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昆百大“聚焦式擴張”:3年欲開50家賣場 投5億做電商

2014-10-09 00:47: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一邊要輕資產運營,另一邊又計劃未來3年在云南省內新設8家百貨商場及購物中心,再加50家賣場。重組折戟的昆百大A(000560,SZ)突然“逆勢”擴張,這背后又有怎樣的商業邏輯?

9月29日,停牌逾5個月之久的昆百大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7.82元/股的價格向包括實際控制人何道峰在內的8家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46億元。對于募集資金的用途,昆百大表示,其中5億元用于投資電子商務平臺項目、1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余下的8.46億元用以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不到一個月前舉行的昆百大集團2014商業戰略發布會上,該公司總裁唐毅蓉就宣布將發力零售商業主營業務,通過全云南布局,進行輕資產運營。

“伴隨著萬達、紅星美凱龍等外來商業龍頭進入,以及本土商業地產品牌的崛起,整個昆明商業地產競爭已不容樂觀。”云南財大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告訴記者。而在昆明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云南地州城鎮人口少,商業需求弱,到地州開店時機尚不成熟。

此外,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昆百大收購周大生一事實為周大生欲借殼上市。然而在調研過程中,周大生發現昆百大地產業務占比過大,遂放棄。不過,該說法未能得到雙方證實。記者昨日致電昆百大董秘,對方電話亦無人接聽。

昆百大的“聚焦式擴張”

與周大生牽手未果,昆百大使出定增之計。根據昆百大的描述,本次非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為23.4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用于電子商務平臺項目、償還銀行借款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三個項目,且不得用于房地產項目。

昆百大定增一事,迅速得到資本市場的“回應”。9月30日復牌當日,昆百大股票漲停。

自年初以來,昆百大調整不斷,不但主動出售旗下房產公司股權不再進軍住宅地產業務,還將自己持有的云上四季酒店78.5%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上海如家,之后又借子公司設立商貿平臺,加速脫身地產業務。而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昆百大與周大生之間的“收購大戲”告吹。

在不斷從地產業務脫身的同時,昆百大提高了“聚焦商業”戰略的聲音。

據云南多家媒體報道,在9月11日召開的2014昆百大集團商業戰略發布會上,昆百大總裁唐毅蓉就宣布“將發力零售商業主營業務,通過全云南布局,輕資產運營,實現‘聚焦式擴張’的商業模式。”

9月29日該公司的公告也提出,募集資金中8.4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擴大經營規模,“計劃未來三年在昆明市和云南地州新設8家百貨商場及購物中心,以及超市、家電賣場和加油寶貝等50余家賣場。”

“昆明商業地產供給快速過剩,人均已達兩平方米。”昆百大這一戰略遭到一些質疑。上述熟悉昆百大及昆明商業地產的人士表示,在他看來,昆明尚有商業項目發展空間的僅有北市區,除此之外,區域性、社區型的賣場還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但昆百大更為看重的或是昆明以外的云南地州。公開資料顯示,云南省計劃在未來10到20年內規劃建成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滇東北、滇西南、滇西及滇西北、滇東南等6大城市(鎮)群。

“云南地州現有商業普遍存在形態單一、體驗業態缺乏、品牌低端、購物體驗較差等問題。”昆百大認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地州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云南大部分城市人口在昆明,占700萬,第二大城市曲靖的主城人口就只有幾十萬。”不過,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這些地方基本上只有一個城市中心,尚停留在百貨時代而非購物中心,延續著以街為市的狀態,現在大規模開店并不成熟。

投入5億打造電商平臺

昆百大此次募集資金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投入5億元打造電商平臺。其中技術平臺投資1.74億元,營銷平臺投資資金1.76億元,實體體驗店系統改造投資1.59億元。

具體而言,則是擬對現有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經營管理平臺,完善網絡零售服務體系。以O2O和B2C為電商平臺基本模式,系統建設PC端、移動端客戶體驗平臺,集中整合公司的線下商業零售資源,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在外界看來,這無非是“百貨觸網大軍”中又多了一個成員。

此前全國性百貨龍頭王府井帶頭“觸網”,斥資1億元自建團隊、打造電商平臺。該公司20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電子商務虧損接近2000萬元,預計全年虧損4000萬元左右。

“百貨自建電商平臺3~5年基本不可能盈利。”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商的存在是為了幫助實體店增加人流量、總體提高收入,電商雖然燒錢,但如果立足于全局,實體店營收能夠覆蓋也是可以操作的模式,“不是謀一隅,而是謀全局。”

目前看來,昆百大對旗下電商業務的未來規劃更多依托于其50萬會員。“昆百大在當地客戶中培養了一定忠誠度,但未來的問題在于這50萬會員愿不愿意通過線上終端查看貨品,其次才是引流的問題。”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昆百大做電商有“炒概念”之嫌。“目前在多家傳統百貨做電商里面,有強大的線上平臺、線下實體店,以及雄厚的資本為支撐,這三者缺一不可,而昆百大作為區域百貨體量較小,難以獲得這些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江然發自成都 一邊要輕資產運營,另一邊又計劃未來3年在云南省內新設8家百貨商場及購物中心,再加50家賣場。重組折戟的昆百大A(000560,SZ)突然“逆勢”擴張,這背后又有怎樣的商業邏輯? 9月29日,停牌逾5個月之久的昆百大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7.82元/股的價格向包括實際控制人何道峰在內的8家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46億元。對于募集資金的用途,昆百大表示,其中5億元用于投資電子商務平臺項目、1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余下的8.46億元用以補充流動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不到一個月前舉行的昆百大集團2014商業戰略發布會上,該公司總裁唐毅蓉就宣布將發力零售商業主營業務,通過全云南布局,進行輕資產運營。 “伴隨著萬達、紅星美凱龍等外來商業龍頭進入,以及本土商業地產品牌的崛起,整個昆明商業地產競爭已不容樂觀。”云南財大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告訴記者。而在昆明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云南地州城鎮人口少,商業需求弱,到地州開店時機尚不成熟。 此外,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昆百大收購周大生一事實為周大生欲借殼上市。然而在調研過程中,周大生發現昆百大地產業務占比過大,遂放棄。不過,該說法未能得到雙方證實。記者昨日致電昆百大董秘,對方電話亦無人接聽。 昆百大的“聚焦式擴張” 與周大生牽手未果,昆百大使出定增之計。根據昆百大的描述,本次非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為23.4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用于電子商務平臺項目、償還銀行借款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三個項目,且不得用于房地產項目。 昆百大定增一事,迅速得到資本市場的“回應”。9月30日復牌當日,昆百大股票漲停。 自年初以來,昆百大調整不斷,不但主動出售旗下房產公司股權不再進軍住宅地產業務,還將自己持有的云上四季酒店78.5%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上海如家,之后又借子公司設立商貿平臺,加速脫身地產業務。而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昆百大與周大生之間的“收購大戲”告吹。 在不斷從地產業務脫身的同時,昆百大提高了“聚焦商業”戰略的聲音。 據云南多家媒體報道,在9月11日召開的2014昆百大集團商業戰略發布會上,昆百大總裁唐毅蓉就宣布“將發力零售商業主營業務,通過全云南布局,輕資產運營,實現‘聚焦式擴張’的商業模式。” 9月29日該公司的公告也提出,募集資金中8.4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擴大經營規模,“計劃未來三年在昆明市和云南地州新設8家百貨商場及購物中心,以及超市、家電賣場和加油寶貝等50余家賣場。” “昆明商業地產供給快速過剩,人均已達兩平方米。”昆百大這一戰略遭到一些質疑。上述熟悉昆百大及昆明商業地產的人士表示,在他看來,昆明尚有商業項目發展空間的僅有北市區,除此之外,區域性、社區型的賣場還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但昆百大更為看重的或是昆明以外的云南地州。公開資料顯示,云南省計劃在未來10到20年內規劃建成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滇東北、滇西南、滇西及滇西北、滇東南等6大城市(鎮)群。 “云南地州現有商業普遍存在形態單一、體驗業態缺乏、品牌低端、購物體驗較差等問題。”昆百大認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地州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云南大部分城市人口在昆明,占700萬,第二大城市曲靖的主城人口就只有幾十萬。”不過,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這些地方基本上只有一個城市中心,尚停留在百貨時代而非購物中心,延續著以街為市的狀態,現在大規模開店并不成熟。 投入5億打造電商平臺 昆百大此次募集資金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投入5億元打造電商平臺。其中技術平臺投資1.74億元,營銷平臺投資資金1.76億元,實體體驗店系統改造投資1.59億元。 具體而言,則是擬對現有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經營管理平臺,完善網絡零售服務體系。以O2O和B2C為電商平臺基本模式,系統建設PC端、移動端客戶體驗平臺,集中整合公司的線下商業零售資源,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在外界看來,這無非是“百貨觸網大軍”中又多了一個成員。 此前全國性百貨龍頭王府井帶頭“觸網”,斥資1億元自建團隊、打造電商平臺。該公司20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電子商務虧損接近2000萬元,預計全年虧損4000萬元左右。 “百貨自建電商平臺3~5年基本不可能盈利。”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商的存在是為了幫助實體店增加人流量、總體提高收入,電商雖然燒錢,但如果立足于全局,實體店營收能夠覆蓋也是可以操作的模式,“不是謀一隅,而是謀全局。” 目前看來,昆百大對旗下電商業務的未來規劃更多依托于其50萬會員。“昆百大在當地客戶中培養了一定忠誠度,但未來的問題在于這50萬會員愿不愿意通過線上終端查看貨品,其次才是引流的問題。”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昆百大做電商有“炒概念”之嫌。“目前在多家傳統百貨做電商里面,有強大的線上平臺、線下實體店,以及雄厚的資本為支撐,這三者缺一不可,而昆百大作為區域百貨體量較小,難以獲得這些支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