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 00:30: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隨著安信農險股權掛牌轉讓的結束,中國太保(601601,SH)作為上海國資保險整合平臺的重要角色也隨之浮出水面。6月30日,一位安信農險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該筆股權轉讓交易正由太保方面操作中。
事實上,在業界看來,中國太保作為上海唯一的上市保險企業,這塊農險牌照落入中國太保囊中已指日可待,比起商業車險承保利潤的逐年虧損,在政府財政補貼的力挺之下,農險牌照正是安信農險的珍貴之處。例如,2013年安信農險的應收財政余額高達1.39億元。
農險財政補貼大增/
5月29日,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安信農險)34.34%的股權開始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上周五 (6月27日)為掛牌期滿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次轉讓對意向接盤方設定了 “意向受讓方須在全國超過10個省級地區具有農險經營資格且2013年度農險業務規模超過5億元”的相關規定,并鎖定只能是保險同業。此外,恰逢6月1日《保險公司收購合并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轉讓有望成為新政后第一例保險同業收購的案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上述股權的轉讓方為安信農險的前兩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17.62%)和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72%)。外界揣測上海國資早已將意向受讓方鎖定為上海本地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太保。6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信農險內部人士處獲得確認,目前該筆股權轉讓交易正由太保方面操作中。對于此前媒體報道稱多家機構覬覦此次股權轉讓,導致價格可能出現變動一事,該人士稱“應該不是商談價格的原因”。不過,對于此次轉讓,中國太保方面僅表示暫時未有事項發布,以公告為準。
按照出讓方公布的價格,安信農保34.34%的股權以2.24億元出售,計算每股價格為1.305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安信農險每股凈資產為1.263元,轉讓價格僅僅稍有溢價。
雖然安信農險注冊資本金只有5億元,但是截至今年4月末,公司凈利潤錄得2967萬元。據稱,除去重大自然災害年份,安信農保已實現多年盈利。其中,2011年~2013年,安信農險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370.83萬元、虧損2510.12萬元、3686.73萬元。
在安信農業的業務范圍中,除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農險,還經營車險等商業保險業務。2013年,公司的機動車輛保險實現保費收入2.56億元,較2012年的2.15億元略增,但車險承保虧損卻擴大一倍至6164.29萬元。
相較車險業務,由于農險經營的特殊性,各級政府部門對于農險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2012年,安信農險應收財政余額8498.58萬元,較2011年的2196.56萬元增長近4倍。2013年,安信農險的應收財政余額更是高達1.39億元。安信農險2013年年報稱,“今年上海市農委、市財政局下發了《關于完善2013~2015年度本市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的通知》(滬農委[2013]143號),要求每年3月對當年度保費補貼預算進行預撥,次年進行清算。由于按照文件的精神,2013年農業保險各險種保額標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實際保費收入和財政補貼金額較大幅度地高出年初預算,使跨期清算的應收財政補貼金額增大。
雙方或借機擴張農險業務/
對于太保財險來說,目前仍有發展短板。太保財險2013年報顯示,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商業保險險種分別是機動車輛保險、企財險、責任險、意外險和貨運險,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承保盈利1.18億元,企財險虧損0.84億元,責任險承保盈利0.69億元,意外險承保虧損2.02億元。
在6月初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太保財險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宗敏表態,當前我國非車險市場的主要潛力領域是一些與經濟發展、民生建設、社會管理密切相關,并且由政府或行業主導發展的險種。他預計,未來責任險、農險、大病保險和出口信用險等幾大領域將成為非車險市場的主要增長點。
針對農險的發展,他提出“完善農險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進入區域農險市場,參與農業保險服務。”據了解,安信農險主要在江浙滬經營。而太保財險主要在云南、天津、內蒙古、湖南、廣西、北京、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江西、海南等?。ㄗ灾螀^、直轄市)經營農業保險。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安信農險主要在長三角地區發展,這對于專業農業險公司是一大掣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此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安信農險在外省的分支機構很少,安信農險可能是想利用現成渠道往外地擴展。對太保財險來說,如果能借安信農險作為進軍全國農險市場的“橋頭堡”,那么太保財險今后在農險市場上或將占有一席之地。也有業內觀點稱,農險未來能為中國太保增厚多少利潤,則取決于其在并購后的整合及擴張策略。
曾有整合長江養老先例/
中國太保作為上海國資保險整合平臺的重要角色毋庸置疑,而且其此前已有接手上海國際手中長江養老的先例。
2009年,中國太保旗下太平洋人壽接手原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持有的長江養老保險19.947%的股權,定向增發后,中國太保通過旗下子公司累計持有長江養老權益比例為51%,合計投資金額約5.7億元。通過收購長江養老,中國太保得以進軍其覬覦已久的養老險市場,完成了養老牌照的布局。目前長江養老是上海原有社?;稹⑵髽I年金最大的承接者,而且已經率先獲得了稅收遞延養老賬戶設立資格。
中國太保能夠順利接盤長江養老,與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不無關系。作為唯一一家總部在上海的上市保險公司,不論是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都是上海保險業老大。更重要的是,太保是上海本地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因它與上海國資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業界揣測此次上海國資愿意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轉讓安信農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轉讓條件中還提道,“在企業受讓股權后,不能改變標的企業農業保險公司的經營性質,并確保標的公司繼續符合服務上海農業發展的要求,未來在上海地區農業保險深度不低于2013年水平。”這就意味著受讓方在獲得控股權以后,必須確保安信農保經營業務和管理層團隊的穩定。參照此前中國太保收購長江養老的案例,長江養老這些年一直秉持獨立經營的風格,太保并不具體參與長江養老的經營決策,甚至在高管任命上也并不插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