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00:21:2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南京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南京
作為安徽省內唯一一個經濟圈,合肥經濟圈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從2006年合肥經濟圈的概念首次提出,至今已經過8年的建設和發展,在此期間,合肥經濟圈不斷擴容,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在6月7日舉行的合肥經濟圈黨政領導第五次會商會議上,合肥經濟圈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城市圈品牌,努力將合肥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下一步合肥經濟圈將再擴容。
合肥經濟圈擬再擴容
2009年11月,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經濟圈成立,并迅速囊括淮南、六安、桐城三市。2013年12月25日,滁州市宣布回歸,加入合肥經濟圈。目前,合肥經濟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和滁州五市,總面積36519平方公里,總人口1836萬。
6月7日,一年一度的合肥經濟圈黨政領導會商會議在滁州定遠縣舉行。會上,合肥經濟圈領導小組辦公室稱,合肥經濟圈擬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城市圈品牌,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此外,合肥經濟圈將根據發展需要再擴容。根據合肥經濟圈相關章程,擴容須由擴容城市提出申請,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聯席會議討論后,上報合肥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批準。
南京財經大學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張健教授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滁州加入合肥經濟圈,意味著合肥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實現了無縫對接,“合肥經濟圈成立之初就是為了預防安徽的優勢資源外流到南京都市圈,成立之后實現了兩個圈的競爭。目前來看合肥經濟圈實力稍弱,只有進一步擴大經濟圈容量,才能有足夠實力與南京都市圈競爭,吸引外流的資源回流安徽。”
經濟圈GDP占全省四成
在上述會議上,合肥經濟圈領導小組辦公室還表示,合肥經濟圈內城市將本著優勢互補、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務實合作、聯動發展的基本原則,拓展合作領域,聚合發展優勢,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該辦公室表示,在未來的產業發展進程中,將樹立“一圈一盤棋”的理念,鼓勵和支持城市間合作,開展更大范圍的分工,增強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在動力。
具體的產業合作就是以 《合肥經濟圈工業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為合肥經濟圈產業合作和園區共建等方面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和指導;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為重點,積極協調推動各類開發園區產業轉型。引導和促進合肥經濟圈的開發園區開展合作共建,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園區跨區域設立共建基地。在合淮、合六、合滁、合桐、合定產業帶的基礎上,依托重點鎮、交通干道,積極謀劃布局建設一批優勢產業基地和產業集聚區。
此外,還要加強與合肥主導產業互動,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間的分工協作,推進合肥經濟圈城市相關產業完善和延伸深加工產業鏈,拓展高品質新產品品種,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核心城市因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而退出的傳統產業優先向周邊地區綠色轉移。
合肥當地宣傳部門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2013年合肥經濟圈實現GDP7798.7億元,占安徽全省的四成。
“隨著未來產業合作越來越廣泛,合肥經濟圈的經濟增速會進一步加快,GDP占比也會進一步增大。”張健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合肥經濟圈內城市發展勢頭良好,但也面臨一些瓶頸。安徽區域經濟專家、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表示,圈內各城市還沒有完全形成良性互動,社會要素不能有效整合,生產資源不能合理配置,不能形成良好的經濟協作和優勢互補。
“合肥作為經濟圈的龍頭城市,應該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盡早解決這些問題。”程必定說。
綜合保稅區明年7月運行
今年3月26日,合肥海關對外宣布,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合肥綜合保稅區,這是合肥經濟圈唯一一個保稅區,也是安徽省獲批的第一個綜合保稅區。
在上述會議上,合肥市市長張慶軍表示,合肥保稅區將在今年6月正式開工,明年7月封關運行。
“目前,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和資金都已經就緒,本月就將開工,預計一年后建成。希望合肥經濟圈內城市積極發展保稅物流、保稅加工等,實現合肥經濟圈對外開放平臺資源共享共用。”張慶軍表示。
張健認為,合肥保稅區明年即將運行,這為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的安徽自貿區申請,增加一個籌碼,“這樣一來,安徽自貿區的獲批機會更大。安徽自貿區的申報材料本來就包含了合肥綜合保稅區相關內容。”
2012年9月,合肥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啟動。2013年初,選址方案上報國務院,正式啟動審批工作。當年9月16日,合肥綜合保稅區全面完成九部委征求意見工作,申報程序進入最后關鍵階段。去年11月底,國家海關總署將合肥綜合保稅區規劃方案遞交九部委正式會簽,會簽結束后,報請國務院批復,今年3月合肥保稅區得到批準。
按照規劃,合肥綜合保稅區將按照一區兩園的模式打造,分為南區和北區,規劃總面積為4.91平方公里。南區位于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合肥出口加工區1.42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升級擴容,增加0.89平方公里,范圍為派河以北、方興大道以南、青龍潭路以東、蓬萊路以西;北區位于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三十頭鎮,圍網面積2.6平方公里,范圍為東方大道以北、魏武路以南、新蚌埠路以東、銅陵北路以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