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奶源投資熱高燒不退 上海鵬欣海外收購獲批

2014-03-06 01:11:53

新西蘭新萊特乳場(SynlaitFarms)昨日(3月5日)宣布,上海鵬欣集團對該乳場的收購已得到中國監管部門批準,這意味著該項收購所有的待審批環節已順利通過。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自去年原料奶供應緊張以來,下游乳企掀起了奶源爭奪戰與牧場投資熱。房地產企業上海鵬欣集團在投資乳業嘗到甜頭后,再次“跨界”收購海外奶源。

新西蘭新萊特乳場(SynlaitFarms)昨日(3月5日)宣布,上海鵬欣集團對該乳場的收購已得到中國監管部門批準,這意味著該項收購所有的待審批環節已順利通過。

對此,鵬欣集團總裁姜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該項目的負責人還在澳洲尚未回國,具體的信息還不能公布。另據一位接近鵬欣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關于該收購的所有程序幾乎已經走完,并且該乳場提供的奶源主要供應中國市場。

收購價格提高/

去年11月,上海鵬欣以8750萬新西蘭元(約合4.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發起了對新萊特乳場的收購要約。該收購將通過上海鵬欣控股的SFLHolding公司來完成。據最新消息顯示,上海鵬欣的收購價已上調至約9250萬新西蘭元(約合4.7億元人民幣)。

根據SFLHolding公司給媒體的公告顯示,SFLHolding公司日前告知新萊特乳場的董事會,該公司已收到來自中國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對收購的批準。據了解,此前,新萊特乳場99.58%股東已同意此項收購,按照計劃,其股東們下周二或更早將收到SFLHolding支付的款項。

另據記者了解,這已經不是上海鵬欣首次涉足乳業。2012年初,鵬欣集團宣布斥資10億元人民幣,在新西蘭收購了總面積達8000公頃的16個大型奶牛牧場,但是遭到了部分當地民眾抵制曾一度擱淺。但最終在2012年12月,公司成功收購這幾家牧場并由此成立紐仕蘭乳業公司,此后在新西蘭生產加工“紐仕蘭”牌牛奶和奶粉,成為中國首家在新西蘭成功收購牧場并擁有自主奶源基地的民營企業。

供應中國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新萊特乳場目前經營著13家奶牛牧場,共擁有13000頭奶牛。

一位知情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鵬欣集團此次收購的乳場所提供的奶源主要供應中國市場,并且很大的可能就是供應給自有品牌。

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鵬欣集團之所以多次收購海外牧場,主要原因是看好國內巨大的市場。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國內奶源的供應量和實際的需求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原料奶供應緊張情況在短時間內尚沒能得到緩解。

在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看來,隨著國內對原奶需求的不斷增長,企業對奶源的關注不斷在提高。“對中國奶企來說,未來企業間的差異化競爭主要體現在奶源上,控制越多的奶源就意味著企業更具備優勢,得奶源者得到天下。”

牧場投資熱持續/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乳企就掀起了投資牧場的浪潮,一些國內外知名乳企都在積極拓展奶源。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此前曾宣布,將在中國建設第二個牧場群,新的奶源基地將包含5個奶牛場,全面投產后,恒天然在中國的兩個奶源基地每年的牛奶產量將達到3億立方米左右。

在外資奶企發力的同時,國內本土乳業巨頭業也紛紛出手布局奶源基地。以光明乳業 (600597,SH)為例,公司在過去一年內多次投資牧場,布局奶源地建設。

2013年7月,光明乳業旗下新萊特公司正式在新西蘭掛牌上市布局海外奶源;此后,公司還在武漢投資建設牧場;今年1月,光明乳業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有限公司擬在河南安陽市滑縣投資興建生態示范奶牛場,總投資金額約4.5億元。在之前,公司還決定投資2.48億元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投資興建生態示范奶牛場。

與此同時,其他國內本土乳企巨頭也不甘示弱,去年9月,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出資約3.1億元人民幣參股輝山乳業,并與輝山建立長期的供奶合同以穩定其東北地區原料奶供應;此后伊利股份又宣布同美國第一大乳企DFA展開合作。

據了解,雖然國內乳企大面積投資奶源建設,但短時間并不能彌補奶源供應缺口。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關于中國原奶供應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中國本土大型牧場發展迅速,但中國國內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差距仍在增大,這個供需缺口只能由進口乳制品來填補。

“由于我國原奶產業存在著大量小型農戶,大型牧場發展緩慢,所以國內乳制品產量難以快速增加。”荷蘭合作銀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總監陳煒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使中國大型牧場發展的速度超越小型農戶退出的速度,以此減少對進口的需求,這個過程至少還需兩到三年。”

《《《

相關鏈接

首批乳粉生產許可證發放 新希望稱新規節省成本

每經記者 賀華玲 發自成都

昨日 (3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伊利、蒙牛、飛鶴等企業處獲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實施后的首批乳粉生產許可證已向部分企業發放。

記者昨日從飛鶴乳業了解到,飛鶴乳業已于3月2日拿到乳粉生產許可證,公司是食藥監總局新版乳粉企業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實施后首批“合格換證”企業之一。此外,伊利也于2月底前獲得新乳粉生產許可證,蒙牛乳業也獲得了最新的乳粉生產許可證。

《細則》2013年面世之初,就被眾多乳業專家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準入制度。《細則》從干濕復合工藝審查、產品配方和標簽管理、發證檢驗等六大方面對嬰兒乳粉的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作出了嚴格規定。

根據此前國家食藥監總局消息及《細則》規定,在2014年5月31日前,國內128家嬰幼兒乳粉企業必須重新申請并取得乳粉生產許可證,拿到許可證的企業可以照常生產經營嬰幼兒配方奶粉,而沒有拿到這一許可證的嬰幼兒奶粉生產商則將陷入被洗牌出局的風險之中。

除了要求在同一個廠區進行干濕法復合工藝生產這個門檻外,中國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主要淘汰小企業的還是《細則》中的其他兩項指標,一個是廠房及生產線設備需達標GMP標準,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改造。另一個是要求乳企有自建自控的奶源,這被官方明確為企業存活的標準。

目前,海外代工生產的奶粉商并不在《細則》的范疇中。昨日,新希望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規對公司奶粉業務的影響就是,“包裝上的中文說明需在生產時就印好,而不像以前進口奶粉可在入關時再去貼中文標簽。”據其表示,新規的這項規定反而節省了企業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