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12-13 08:51:25
專家表示,鑒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對于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應該實施有差別的稅收優惠
在剛剛過去的幾天里,一項被認為將會深刻影響眾生薪酬福利——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遞延納稅政策的發布,著實讓市場和公眾興奮不已。
據相關部委負責人介紹,所謂遞延納稅,是指在年金繳費環節和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環節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到個人實際領取年金的環節,也稱EET模式(E代表免稅,T代表征稅)。
記者了解到,目前,EET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企業年金普遍采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模式。此次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出臺后,年金參保者均可享受遞延納稅的好處,相當一部分參保者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人所得稅稅負。
“從國外來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發展往往離不開國家的稅收政策優惠。美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性質的養老金計劃,正是因為稅收遞延政策,才得以發展壯大,目前資產規模接近9萬億美元,占到美國養老金總資產的半壁江山,成為美國人養老的主要經濟來源。”國金證券(600109售出)某保險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我國企業年金建立十余年,由于缺乏稅收優惠,又是自愿實施,因此企業的積極性不強,總體發展比較緩慢。
上述保險分析師同時表示,此次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針對個人繳納企業年金延稅政策,但并未改變企業5%較低的稅收優惠上限。所以短期內,稅延政策對企業年金增量刺激有限。因為企業年金必須由企業主導發起,然后按照企業與個人一定配比繳納,中短期內,國內企業將企業年金作為承擔對員工養老責任、吸引人才的可能性不大,在缺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配套的情況下,短期企業年金的增速依然會維持比較平穩或略快的格局。
“將來在企業年金的制度安排上還應該考慮‘雪中送炭’。”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認為,對于企業而言,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企業設立年金是最好的引導。
平安養老保險董事長杜永茂建議,可以將企業對年金繳費的稅優從5%恢復到8.33%,將經營年金業務的企業納入當前正在實行的對“經營社會保障和民生領域產品”的稅收優惠(目前經營社會保障和民生領域產品的企業一般所得稅率是15%);同時,對養老保險企業經營的年金和長險資產納入計稅基數,減輕企業的額外稅負。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企業年金資金的90%以上都來自大型國企,適合中小企業的集合年金計劃發展緩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俊生建議大力推行集合計劃,針對中小企業特點提供特殊的優惠政策,刺激中小企業參加年金計劃的潛在需求,避免企業年金專門成為大型壟斷國企的福利。
“我國基本養老金繳費水平過高,擠占了企業年金發展空間。”首都經貿大學教師孫博表示,按照現行政策,基本養老金企業繳費比例為20%,個人繳費比例為8%,合計達到28%。而2012年,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公共養老金平均繳費率僅為20%。美國僅為12.4%,日本不到15%,韓國和加拿大都不到10%,使得企業有能力建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計劃。如果考慮到其他社會保險項目繳費,我國企業社會保險總費率超過40%,企業負擔沉重。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的能力有限,積極性不高。
“企業年金稅收優惠的范圍應該涉及到全區域和全行業,鑒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特點,對于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應該實施有差別的稅收優惠。”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曾康華建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