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262個資源型城市出爐 產業轉型有待創新

2013-12-04 00:52: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3日),國務院公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中國首次出臺關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明確到2020年,262個資源型城市基本完成資源枯竭城市轉型任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在解讀該政策時表示,中國資源型城市數量眾多,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不盡相同,262個資源型城市的確立以及類型劃分,為未來統籌區域發展的政策設計提供了重要借鑒。

資源型城市數量擴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稱,《規劃》首次在全國確定了262個資源型城市,主要包括礦業城市和森工城市兩類,這些資源型城市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資源狀況,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明確了不同類型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

資源型城市名單的確定,無疑會對這些城市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借鑒。隨著資源的持續開采,截至2011年,資源枯竭城市總數已高達69個。

按照國務院要求,到2020年這262個城市將會作為一個整體來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2020年之前,這些城市的資源產出率要比2012年時提高25個百分點,資源型城市的接續替代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也要提高6個百分點。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資源型城市肯定要轉變發展方式,過去長期依賴資源搞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

“一方面資源型城市要未雨綢繆,考慮到資源枯竭之后的可持續性,盡可能早地去謀劃未來的產業,盡可能考慮到新的起點謀劃未來新型產業,逐步擺脫資源依賴的結構。”陳耀說。

此外,陳耀認為,資源型城市還應該依靠科技和創新去推動發展,資源型產業需要加大產業鏈、增大附加值、延伸產業鏈等途徑來實現資源價值盡可能增大。

資金扶持機制逐步完善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未必簡單,由于長期以來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發展的模式,這部分城市已經很難從自身來實現徹底改變。

“這些城市過去就沒有預留資金,都上交了,沒有為當地產業轉型留下這筆錢,現在進行補助是有必要的”。陳耀認為,對于資源枯竭城市,國家確定加大財政轉移力度,是正確的方式。

本次《規劃》明確表示,未來要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對資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開展資源富集地區可持續發展試點,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立法,逐步建立多層次的可持續發展政策保障體系。

今年7月,財政部正式對外公布2013年中央對地方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的金額。2013年中央財政計劃撥款168億元,比上年增長5%。財政部預算司司長許宏才表示,從中央財政來講,首先是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另外對于資源枯竭城市,在轉型成功之后,轉移支付的資金安排還有個退坡的機制,不是說一轉型成功馬上就取消,而是逐年減少轉移支付支持,以利于鞏固轉型成果。

在業內專家看來,一味地資金投入對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不一定會帶來好的效果,這些城市不應該把所有希望放在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上。

“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我們的援助只是輔助性作用,要完全擺脫資源枯竭的困境,依靠自己是根本的。”陳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近期,財政部會聯合其他部委制定《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年度績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對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前后的經濟結構、民生改善、環境整治等指標進行績效考核,中央財政將根據考核結果實行獎懲,相應增加或扣減轉移支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