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港股

每經網首頁 > 港股 > 正文

寶光實業調整內地策略 手表業務扭虧初顯成效

2013-12-04 00:51: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鐘舒

廣闊的內地市場一直以來都吸引著香港本土品牌“前赴后繼”,然而,“南橘北枳”的現象也讓不少企業在開拓期遭遇了煩惱。

香港老牌知名眼鏡及鐘表商寶光實業(00084,HK)在進軍內地市場過程中正經歷著類似的發展之惑。

去年底,旗下擁有“時間廊”及“眼鏡88”等品牌的寶光實業,高調宣布引入私募博裕資本為策略投資者,一時成為兩地資本市場的焦點。彼時寶光實業曾表示,希望通過后者的零售渠道經驗來改善公司業務發展,尤其是助力其實現“內地業務三年扭虧”的計劃。如今,一年過去了,根據寶光實業最新公布的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內地眼鏡業務仍未好轉,不過“時間廊”手表業務虧損已收窄。

寄望“eGG”眼鏡拉動業績/

本周二(12月3日),華泰香港發表研究報告稱,寶光實業2014年上半財年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六個月)收入同比溫和增長8.8%至18.94億港元,符合預期。

報告進一步指出,權益持有人的應占凈利潤同比下跌16%至1.05億港元,若撇除可換股債所產生的非現金開支、投資物業公平值及匯兌虧損后,公司經調整凈利潤為1.1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2%;毛利率則基本維持穩定,輕微下跌0.3個百分點至61.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寶光實業此前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的眼鏡及鐘表連鎖網絡,包括“時間廊”、“眼鏡88”及“eGG”眼鏡,在亞洲各地共有650間店鋪。

其中,眼鏡零售業務中的“眼鏡88”總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5.5%至6.16億港元,占公司總營業額的32.5%。公司稱,由于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經營環境惡化,“眼鏡88”除利息及稅前利潤(EBIT)同比下降18.8%至3580萬港元,毛利率由63.3%跌至62.6%。

具體來看,香港及澳門地區的“眼鏡88”收入實現6.6%增長至4.08億港元,公司稱主要受制于數個主要店鋪翻新的影響;而內地“眼鏡88”業務營業額則上升16%,低于預期,同時由于廣東省現有店鋪的虧損以及重慶及上海新投入的成本,使得內地該業務在期內的虧損擴大至1050萬港元。

可以說,公司原有的眼鏡零售業務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或許正是為了尋求突破,寶光實業將眼鏡業務發展的新動力寄望在了主打快時尚的新品牌“eGG”身上。

公司稱,目前“eGG”眼鏡的零售業務發展符合預期,上半年營業額增至2090萬港元,其中內地市場貢獻了600萬港元。盡管仍有1020萬港元的虧損,但香港地區的同店銷售增長了48%,虧損較去年同期減少25.8%,公司還表示,下半年將加速在內地二、三線城市開設新的“eGG”眼鏡店。華泰香港認為,內地眼鏡業務行業競爭加大,將使得公司在該地區的眼鏡業務的改善放緩,而“eGG”則有望成為公司眼鏡業務的新推動力。

內地手表業務虧損收窄/

對于寶光實業來說,手表業務是其除眼鏡業務之外的又一大業績支柱,而從財報反映的情況看,要想順利實現 “內地業務三年扭虧”的愿望,發力手表領域或許會事半功倍。

財報顯示,手表零售業務“時間廊”占公司總營業額約54.3%,該業務營業額于期內溫和增長10.3%至10.26億港元,除利息及稅前利潤為1109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4%,毛利率則維持在62%。

若按地區劃分,截至2013年9月30日,香港及澳門地區共有108間時間廊店鋪,該地區業務表現優于整體零售市場,貢獻了公司總營收的37.4%,期內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8.4%。公司認為,港澳地區時間廊業務的營運效應提升,主要是優化了店鋪租賃策略、同店生產力改善,以及成本控制等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上半年內地眼鏡業務仍未好轉,但“時間廊”手表業務在內地的表現則可圈可點,目前虧損已收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公司在內地共有“時間廊”店鋪88家,去年同期則為92家,在店鋪數量減少的背景下依然實現8.4%的增長,營業額達到8510萬港元,虧損較去年同期收窄17.1%至2760萬港元。

公司認為,虧損收窄的原因主要在于今年5月設立了中國區行政總裁、重整開店策略,聚焦于二、三線城市以及成本控制等。此外,公司也指出,鑒于內地的網購趨勢,電子商貿業務將具有龐大的增長潛力,預計將成為公司手表零售業務的重要增長來源。對此,第一上海在研究報告中認為,公司內部供應鏈及管理架構逐步完善,但見效仍需時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