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00:42: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北京
雖然一些股份行、城商行在服務定位上更貼近小微企業,但事實上國有大行在這一領域的表現亦不容小覷。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在全行上下明確了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思路和定位,持續推進向小額化、標準化轉型,并在小微企業業務的模式、流程、產品、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圍繞小額化、標準化、專業化,已初步探索出一條促進小微金融業務健康發展的“大道”。
截至2013年8月末,建行累計向18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萬億元,并幾乎覆蓋了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行業。
首創小微金融“信貸工廠”模式
建行作為國有大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監管機構的要求,將小微企業業務作為全行重要的戰略性業務,加強資源傾斜,優化經營機制,確保始終滿足“兩個不低于”。在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了商業上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建行已發展成為服務和支持小微企業的生力軍。近三年,已累計為18萬個小企業,發放超過1.9萬億元貸款,間接提供超過2000萬個就業崗位。
建行發展小微企業業務,不僅源于國家的要求,更在于自身對小微企業業務的理解和認識。作為一家有著14000多個網點的國有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網點輻射全國,具有發展小微企業業務的天然優勢。但同時,建行亦認識到彌補自身業務的短板、改善資產結構,這在如今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非常重要。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加快,各大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已經成為其開發信貸領域的一片新“藍海”,同時也是各銀行響應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小微金融業務,已成為建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年來,建行在小微金融業務的模式、流程、產品、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圍繞小額化、標準化、專業化,初步建立了促進小微企業業務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建行就是要突破傳統思維,用新理念、新思路發展小微企業業務,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將‘大數定律’應用于小微金融的管理中,持續探索適應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早在2007年,建行就在同業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逐步建立起了有別于大中型企業的,流程化、標準化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目前已組建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采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三位一體”等一站式、流水線的標準化流程。
批發零售雙模式小貸產品超百個
為提高對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建行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
據建行相關人士介紹,建行采用批發模式和零售模式雙輪驅動的產品創新方式,不斷完善產品體系,積極研發特色產品。針對小企業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及不同的風險緩釋能力,在同業中率先建立了以授信評價、抵押擔保、快速質押、信用貸款為核心特點的四大類小企業產品體系,推出全行性小企業特色產品30余項,區域性特色產品近100個,打造了同業中最為完善的產品體系,基本涵蓋各類小企業客戶的融資需求,競爭優勢逐步顯現,客戶滿意度不斷提高。
2011年下半年,基于大數定律和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建行又在大銀行中率先試行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評分卡評價方式,并進行了相應的系統開發。2012年5月,將評分卡模式運用于實踐,并推出了“信用貸”、“善融貸”等適應性的產品,較好地契合了小微企業“短、小、頻、急、快”的融資需求,使普遍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小微企業也能感受到銀行融資的便利和支持。
為了讓優質的服務能通過暢通且多樣的渠道觸及廣大客戶,建行亦加強了渠道建設,打造了線上線下多條服務通道,以延伸服務觸角。一方面,建行結合網點“三綜合”改造,探索在網點銷售小企業信貸產品,使客戶在網點就能獲得信貸服務。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行網點成功推薦小企業授信客戶15762戶,已發放貸款金額684.61億元。
另一方面,建行推出網上銀行渠道專屬業務“網銀循環貸”,客戶可在網上自助完成貸款申請、支用和還款,7×24小時的不間斷服務打破了線下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真正做到了銀行的資金支持 “不打烊”。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累計授信客戶2029戶,授信金額30多億元。
同時,建行建立了“亦商亦融,買賣輕松”的善融商務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信息發布、在線交易、支付結算等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并憑借交易產生的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為客戶提供貸款融資服務。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有7323戶小企業貸款客戶入駐善融商務企業商城,累計獲得建行貸款資金644.08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