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行業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行業聚焦 > 正文

私募:國慶節后看反彈 可提前加碼

2013-09-23 01:00:3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9月18日是中秋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大盤止跌收紅,滬指收于2191.85點,漲幅0.29%;中小板指收報5050.70點,漲0.44%;而創業板指收報1289.64點,再漲1.60%。

節日期間大洋彼岸也傳來了一條投資者關心的消息:美聯儲宣布維持QE規模不變。基于此,市場投資情緒再被調動起來,并引發諸多猜想:節后行情是否會出現大漲?板塊輪動是否再次回到創業板?熱點概念是否還有繼續挖掘的潛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采訪了北京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廣州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和北京啟明樂投董事長李堅。

猜想:多頭或展開新一輪進攻

NBD:國內中秋節期間,美聯儲宣布保持QE規模不變,各位認為這一表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對于我國經濟和股市行情有什么影響?

吳國平:QE退出是美國方面玩的老把戲,不斷給市場制造預期,其實量化寬松的本質沒變,所謂退出也僅僅是暫時性動作,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元的強勢地位。此次沒有退出QE原因是美國經濟恢復的程度不及預期。

美聯儲上述表態將為中秋節后A股帶來一定的反彈動力,我認為節后避險資金會重新涌入市場,屆時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股價,節后上漲反彈值得期待,多頭很可能展開新一輪進攻。

陳宇:美聯儲關于QE規模不變的消息一度讓外盤股市大漲,同時黃金等風險資產價格也出現普漲,不過由于美聯儲官員表示,10月可能小幅縮減購債規模,隨即外盤幾大股指出現回跌,說明說明全球市場投資者意見分歧較大。

我認為外盤指數的一漲一跌側面說明了QE政策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股市仍有影響,但從上周A股成交量和交易情緒看,已在企穩回升,A股行情或受美聯儲正式表態的刺激而反彈。但我預計在國慶節前大盤仍以震蕩行情為主,國慶節后可能出現一輪反彈行情,多方可提前加碼。

板塊:續炒創業板

NBD:上周創業板再度出現一波上漲,與之相對的是大盤持續收陰,而權重股出現明顯的回落。這是否說明資金再度回到創業板?應如何把握板塊機會?

李堅:節前板塊分化效應再度出現,以傳媒成長股為首的創業板接連走高,而以銀行和地產為主的主板陰跌效應明顯。因此,資金在節后很可能繼續投入到創業板中,資金或對主板繼續收縮。建議投資者關注廣電傳媒、軟件、旅游等板塊,這些板塊仍是牛股頻出的領域,同時可配備醫藥、醫療器械和與網絡結合的周期藍籌股,保證一定的安全邊際。

吳國平:據我觀察,中小板指重心還在上移,而創業板指雖然仍在歷史高位震蕩,但形態還沒有明顯走壞。創業板指目前站上10日線之上,且5日線即將上穿10日線形成“金叉”,因此創業板仍有創出新高的可能。

我目前認為節后行情將上漲,因此不論主板和創業板都具備同樣的機會和風險,建議“緊盯政策、抓小放大”,即重點抓住盤子小、動力強的小盤股,減持此前已被熱炒的大盤股,但同時也可兼顧前期超跌的資源類個股反彈機會。

熱點:看好自貿區概念

NBD:此前被市場追捧的自貿區概念、新絲綢之路概念和土地流轉等概念題材在本周都有明顯的回落震蕩,各位覺得在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這些政策性題材是否還有可持續性?

吳國平:市場要想走好,有兩種選擇:一是讓自貿區概念股等前期領漲板塊重新崛起;另一種是重新醞釀新的有持續性的熱點。

大盤行情上漲必須依靠持續的概念和熱點,以寶萊特(300246,收盤價20.13元)為首的養老概念、以戴維醫療(300314,收盤價24.65元)為首的二胎概念、以曲江文旅(600706,收盤價13.73元)為首的旅游股等異彩紛呈。我認為目前政策題材概念如自貿區、新絲綢之路和土地流轉仍會在重要會議召開前成為重點題材。

陳宇:市場對題材的炒作是不會停止的,比如自貿區概念已引發一系列周期股強勁反彈。政策題材在節后不是沒有繼續爆發的可能,但理性的投資者應注意高位風險,持續炒作前期熱點有替人“抬轎子”的風險,比如此前大家熱議的地產再融資概念股招商地產65億再融資預案發布后股價大跌,這說明前期熱點概念短線風險已不小。

李堅:我認為概念炒作將持續,特別是此前領漲的自貿區板塊,但炒作潛力是否已到極限還有待觀察。對政策概念股的炒作可采用“雙突破”策略來選股:基本面突破和技術面突破,若業績情況向好,而技術形態上又有進一步上行空間,可重點把握。此時就不必太在意指數點位,指數變化可作為調整倉位的參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