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6 01:04:19
LG試圖縮小OLED與LCD之間的價差,果斷降價。懸在中日彩電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落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衛濤 吳文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孫衛濤 吳文坤 發自北京
LG試圖縮小OLED與LCD之間的價差,果斷出手降價。懸在中日彩電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落下。
9月13日,LG在北京正式向中國市場推出55寸曲面OLED電視。中國由此成為繼韓國、美國之后第三個有OELD電視的國家。而產品的價格,已經比OLED電視在韓國剛上市時低了不少。LG的意圖顯而易見——在OLED的基礎上拓展黑電業務,提升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履新8個月的LG電子中國區總裁兼董事長慎文范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顯示其信心:“LG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戰略目標是,三年內在中國進入前三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LG正式在中國推出OLED電視的商用,無疑將給中國的彩電廠商帶來挑戰。
OLED和超高清電視同時發布/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此次LG發布的曲面OLED電視將實行全球統一的價格政策,為人民幣59999元。這一銷售價格已經比OLED電視剛上市的時候下降了不少。
今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LG將韓國市場上曲面OLED電視的銷售價格降低30%,從之前的1500萬韓元降至1090萬韓元 (約合61465元)。
家電產業研究專家陸刃波稱,OLED電視的價格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且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據DisplaySearch預測,在2015年10~12月期間,其價格將降低到1639美元,與液晶電視的價格差將縮小到約1.7倍。
京東方科技副總裁張宇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OLED需求會逐漸增加,但在大中尺寸市場,只有價格降到液晶屏價格的1.3~1.6倍時,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但慎文范表示,會通過量產和組裝能力來最終決定OLED電視今后的降價幅度,明年的價格下降可能不會達到消費者滿意的水平。不過他稱,在發布了55寸曲面OLED電視之后,今后LG將通過觀察市場反響,逐漸嘗試加大尺寸。
陸刃波認為,目前LG并不是不能將價格下降到更具有競爭力的價位,而是要借助領先的新技術獲取更多的利潤回報。
除了代表新技術的曲面OLED電視,此次發布會上,LG還發布了65/55英寸ULTRAHD超高清電視LA9700。慎文范表示,在發力OLED電視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增加超高清電視的產品線,而且價格降幅將非常大,未來銷售量也會增加。
“電子產品一般都是前期靠技術賺錢,后期才靠規模賺錢。”陸刃波認為,現在LG發布曲面OLED電視是從新技術上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不放棄甚至增加超高清電視產品線,則是希望以規模獲取利潤。
“全球消費者的喜好、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不能完全依靠一個技術。”慎文范表示,短期內LG還是會OLED和超高清同時發展,要觀察市場發展趨勢和消費者的反應之后,再決定今后向哪邊傾斜。
計劃三年內成為中國市場前三/
LG的曲面OLED電視是最先在韓國推出,之后是美國市場,中國現在成為第三個。
不論是代表新技術的OLED電視,還是增加主流產品超高清電視產品線,LG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在中國市場收復“失地”。
據市場研究公司數據顯示,2009~2012年4年間,LG電視在中國市場銷量占比從3.8%降至1.3%,銷售額占比從5.6%降至2.2%。
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LG在中國的失利主要原因是保利潤戰略的失敗和本地化不足。他認為,LG電子此前推行的藍海戰略過于追求利潤,壓縮了國美和蘇寧等流通渠道,試圖從一二線市場轉向三四線市場。但是一二線市場下滑,三四線市場也沒有打開局面。而本地化不足,決策依然掌握在韓國高層手中,導致對中國市場反應過慢。
為了挽回在中國市場的頹勢,今年1月份,慎文范正式出任LG電子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LG電子在中國的業務。資料顯示,他在LG電子服務了27年,是LG集團核心領導層成員。他的上任也讓外界看到LG提振中國市場的決心。
今年1月,慎文范就曾對記者強調,本地化是LG電子在中國發展的基本理念。有媒體報道,自上任以來,慎文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重建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將在中國的銷售分公司從17個擴展到30個,而這些分公司全部由本地人來領導管理。
此外,LG中國在產品上也開始加入本地化元素。今年4月,LG推出了其在中國市場獨有的電視機新品——觀韻,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融入了不少中國元素。
“LG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戰略目標是,三年內進入前三名。”慎文范表示,除了繼續保持終端產品研發和優秀的售后服務外,LG將在營銷上投入大量資金。
OLED加速商品化國內廠商承壓/
記者獲悉,在LG發布曲面之后,今日(9月16日)下午三星也將發布會自己的OLED電視。韓國兩大家電巨頭讓中國市場提前進入了OLED電視時代。
創維新聞發言人李從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企業的著力點還是放在超高清和智能電視上,目前OLED技術還不成熟,主要是良品率太低,成本過高。此前TCL集團助理總裁梁啟春也表示,OLED技術目前還不成熟,而且成本太高,現在企業只是在試驗階段。
一直以來,OLED高高在上的價格是固守LCD市場企業的最大安慰。盡管曲面OLED還未到大幅降價普及的階段,但隨著OLED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整機價格必然下降。陸刃波說,如果OLED電視價格降到15000元以內,那么OLED電視很可能就會把液晶電視踢出市場。
“中國企業不要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中國家電企業已經到了危險的時候,應該警惕起來。”陸刃波認為,目前中國家電企業還停留在以畫質革新為代表的4K電視和以豐富的互聯網應用為特色的智能電視的階段競爭,但韓國的OLED電視已經成熟并開始商品化起來。
慎文范表示,OLED的未來是很明朗的,這種技術模式的改變將提高消費者生活的質量,而LG也將成為引領整個行業技術的企業。但關鍵問題是,LG和三星會不會敞開對OLED面板的供應。因此,陸刃波擔心,中國家電企業會再次淪為替韓國企業打工的命運。
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喻亮星認為,OLED技術的工藝路線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國內企業也并非沒有儲備。
據記者了解,京東方已在鄂爾多斯投建了一條5.5代OLED面板線,年底之前將投產;此外華星光電也在做一條試驗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