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01:00:00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中,大連銀行、江蘇銀行、長沙銀行等十幾家商業銀行股權或掛牌轉讓,或公開拍賣。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大連銀行最近一次股權掛牌轉讓將在今天(7月31日)截止。但是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仍未有好消息傳來。
實際上,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中,大連銀行的“難兄難弟”也越來越多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還有江蘇銀行、長沙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徽商銀行、福建海峽銀行、錦州銀行、鄂爾多斯農村商業銀行等十幾家商業銀行股權或掛牌轉讓,或公開拍賣。
“從今年我經手的銀行看,大部分的股權(8宗中有6宗)轉讓是由于股權持有人自身的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因而其所持的銀行股權被迫轉讓。”上海一家投資機構的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有些拍賣雖然不能說明持股企業對銀行不看好,但側面反映了當前經濟的下滑對企業的經濟壓力,以及之前對銀行的盲目投資。”
中國經濟低迷,銀行貸款質量堪憂,未來違約率可能會上升,但目前轉讓或拍賣價格仍然偏高,這導致多家銀行股權流拍,或在產權交易所掛牌數月而鮮有問津者。有專家認為,多數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存款利率放開對于銀行的沖擊,若意識到這點,未來銀行股權轉讓還會增加。
大連銀行股權賣不出去
7月31日是大連銀行最近一次掛牌轉讓的截止日期。北金所網站顯示,自2013年5月29日至7月31日,大連銀行部分股權轉讓招商,價格面議。而自2012年開始,大連銀行股權遭遇數次轉讓失敗,直至今年其股權轉讓、拍賣仍在持續進行。
在今年5月初,大連銀行的1000萬股股權在大連公開拍賣,評估價為4214萬元,相對2012年財務數據,PE為9.8倍,PB為1.6倍。
早在去年7月9日,大連銀行4000萬股股權同時在北交所及上海聯交所掛牌轉讓,但直至當年11月20日,掛牌交易的4000萬股股權轉讓以失敗告終。
大連銀行2012年報披露,哈爾濱毅騰房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轉讓4000萬股,受讓方為錦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大連銀行歷年年報發現,2007年~2011年,大連銀行的歸屬股東凈利潤增長略低于收入增長,年復合增長為18%,低于上市銀行平均及非上市銀行。2011年為31%,2012年僅為15.67%。除凈利潤增速較低之外,大連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也較低。2010、2011及2012年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41%、8.19%、8.25%及12.02%、11.57%、11.23%。
“大連銀行2012年的業績的確比較差,主要由于剝離壞賬的因素。”上海一家投資公司的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多數股權轉讓價格偏高
隨著實體經濟的持續不振和金融業改革風暴來襲,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大連銀行”。
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顯示,轉讓江蘇銀行1600萬股股權,項目發布起止時間為2013年7月17日至9月17日,價格面議。
金馬甲網站顯示,廣西北部灣銀行4400萬股權轉讓,有效期從2013年7月18日至8月17日,參考價格1.76億元。據北部灣銀行2012年報數據,北部灣銀行掛牌價的對應PE為8.89倍,PB為1.36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部灣銀行方面獲悉,該轉讓方為廣西一家房地產企業,可能由于房地產行業資金緊張,進而希望轉讓銀行股權。但每股4元的價格,相對于2012年12月增資擴股時的每股3元顯然較高。
長沙銀行近日分別有500萬和1000萬股股權轉讓,掛牌價4.50元/股,作價分別為2250萬和4500萬元。由于長沙銀行目前并未披露2012年報,根據其2011年數據,長沙銀行的估值PE為4.73倍,PB為1.2倍。
記者了解到,本次股權的轉讓方為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截至2012年底,該企業共持有長沙銀行4.68%的股份計9414.7萬股。
“興湘投資出讓本次股權的原因為持有時間較長,希望退出后投資新的企業,興湘投資有計劃出售全部持有的長沙銀行股份,選擇分批出售的方式主要考慮方便成交及試探市場反應。”一家投資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根據最新信息,徽商銀行已經啟動H股上市工作,投行已經進場,可能明年發行。但浙江經發實業集團所持有的徽商銀行8500萬股股權,已在寧波中院委托寧海國拍進行整體拍賣,起拍價為25925萬元。相對2012年財務數據,PE為5.79倍,PB為1.22倍。記者獲悉,此次徽商銀行股權拍賣已流拍。
當然,并非所有銀行的價格都偏高。如今年5月內蒙古銀行拍賣3500萬股權,評估價為7910萬元,平均每股2.26元,根據其2012年報數據,PE為8.04倍,PB僅為0.91倍。
利率市場化加劇股權轉讓
“幾乎所有周期性行業的特征,銀行都存在,看跌已是大趨勢。當前金融市場競爭格局加劇,管理層首先力保五大行。”某基金前投資總監張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記者表示,“銀行股權頻頻轉讓,主要與上市難以及整個銀行板塊溢價低有關。當然,經濟放緩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而利率市場化的深化縮小了銀行利差,也使得部分股東不看好銀行后市。”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部分銀行股東出售股權以保主營業務,如果經濟持續不振,不排除有更多企業轉讓銀行股權。”宏源證券首席研究員范為對記者表示。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銀行業正面臨歷史性變革——利率市場化。記者在采訪中,多數專家的觀點均認為,大多數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未來存款利率放開對于銀行可能帶來的沖擊,“若大家意識到這一點,未來的銀行股權轉讓會大大增加”。
從以上進行股權轉讓、拍賣的銀行來看,估值仍然較高,而當前上市銀行市凈率已經低于1倍。“對于一些盈利能力有隱憂而資產質量亦有隱憂的銀行來說,未來上市能有多少溢價更是未知數。當前普遍認為銀行資產質量不實,真實不良率應該高于公布的數據,未來違約率可能會上升。”趙慶明最后向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