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4 00:43:59
7月22日,中糧我買網與賽富投資基金共同宣布,賽富投資基金投資中糧我買網項目,據了解,中糧我買網將獲得數千萬美元注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斯 趙陳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趙陳婷 發自北京
一直標榜全產業鏈的中糧集團,日前在零售終端上有了新動作。
7月22日,中糧我買網與賽富投資基金共同宣布,賽富投資基金投資中糧我買網項目,據了解,中糧我買網將獲得數千萬美元注資。
我買網總經理趙平原表示,網站將在未來幾年內瞄準全國市場,大力開拓地方渠道,升級全程冷鏈系統,擴大全球直采、原產地直送力度,實現中糧我買網全新升級。
然而,成立四年多的中糧我買網目前市場表現不太妙。有電商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糧集團旗下眾多食品品牌對我買網平臺的支持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今的我買網重建一個全食品的電商難度比較大,相比之下,選擇聚焦生鮮、酒類等單個品類的電商會更有前景。此外,有行業人士對中糧在零售終端的布局前景表示擔憂。
我買網引資抵御競爭/
此次是我買網首次與賽富投資基金合作。早在今年“兩會”期間,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透露我買網已獲得PE/VC投資,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約占公司總資產的10%至20%,融資后,中糧仍是最大股東。同時,去年3月份,我買網已獲得數億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
“國企背景的中糧集團不差錢的。”電商評論人士常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這里吸引第三方投資只能從外部考慮。第一就是投資方在布局整個農產品產業,我買網只是一個環節,雙方在項目運營優勢團隊上可以有互補才能形成合作;第二是國企改制在嘗試吸引社會資金,為國企改革積累經驗;最后一點則是國企內部需要外部介入打破原有利益鏈,更利于企業自我破冰,改變思想和觀念,引入先進的投資理念。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2012年,服裝箱包、3C家電、化妝品、圖書、母嬰是電商市場的五大品類,而日常消費最多的食品交易規模占電商總交易規模不足3%,這說明食品電商仍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據了解,除了資金注入外,此次合作的賽富投資基金還將在戰略規劃、業務發展及資本運作方面與我買網展開深層次合作。
電商評論人士王利陽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電商流量越來越貴,我買網要想突圍需要付出很大的推廣成本。而電商巨頭們均已陸續上線食品頻道,我買網在食品領域的優勢不明顯,在物流配送環節,京東、蘇寧、順豐優選等越來越快,我買網顯得相對弱勢。
不過,我買網此次獲得千萬美元融資也暗示著其對食品領域的野心。我買網總經理趙平原表示,網站將在未來幾年內瞄準全國市場,大力開拓地方渠道,升級全程冷鏈系統,擴大全球直采、原產地直送力度,實現中糧我買網全新升級。打造提供高品質美食的專業食品網購平臺,成為“大眾身邊的食品網購專家”。
爭奪生鮮“硬骨頭”/
目前,食品電商分標準的食品類和生鮮農副產品類,前者多屬自采類,而生鮮農副產品跟其他標配食品不同,由于其特定屬性,從產品源頭開始,就難以掌控,成了業內公認的一塊難啃的骨頭。但現在,這塊“骨頭”卻成為各大電商為之瘋狂的美味。
從天貓到沃爾瑪旗下電商網站1號店,從京東到一些“小而美”的生鮮農副產品電商,如九城集團旗下的食品B2C網站沱沱工社,都高調進軍該領域。京東方面對該領域非常樂觀,稱京東的生鮮頻道的銷售占比和市場占有率較2012年同比增長了5倍。
電商專家龔文祥曾在微博上貼出一組數據:2012年,沱沱工社
的增長為181%,營收2311.2萬元,毛利為474.9萬元。沱沱工社的經營范圍包括有機水果蔬菜、海鮮、零食飲料、鮮肉等16個品類共3000多種產品。
在沱沱工社盈利的背后,是該單一領域的利潤空間。據一位食品行業人士透露,目前水果和冷鮮肉的毛利約為20%~30%,海鮮產品毛利超過50%。
因此,該行業吸引了無數的前行者,然而,情況并不樂觀。過去幾年踏足生鮮電商領域的平臺幾乎全軍覆沒。去年末,福州主打生鮮網超的家百福忽然“蒸發”;投資千萬元的土淘網,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結業;而最早涉足B2C生鮮配送業務的優菜網正尋求轉讓。
生鮮是一個高損耗、高度依靠冷鏈、高度不標準化的產品,對供應鏈要求極高,物流難度大。上述生鮮普遍毛利在20%~30%,假設傳統超市涉足電商,如與外包的物流機構合作,一個客單價100元的產品,配送費20元,基本上就吃掉了所有的利潤,再加上損耗和冷鏈,將很難實現盈利。
基于此,要想做生鮮類產品電商,需自建物流,配備全冷鏈,這就要求投入重金。但是,目前國內如天貓、京東等大平臺量級的電商都已涉足生鮮類,中小型平臺的新進入者將很難存活。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即使生鮮電商有供應鏈優勢,但是做獨立平臺獲取流量成本過高也可能導致入不敷出。因此,多數食品電商仍在虧本經營,生鮮類市場一邊摸索,一邊進入第二輪混戰。
中糧零售終端“缺口”/
近年來,中糧集團一直標榜致力于打造全產業鏈條式的發展,實現田間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但對于產業鏈終端的零售流通,中糧集團目前只有負責線上的中糧我買網。
近日,中糧可能出手并購外資零售巨頭樂天瑪特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就有消息稱中糧集團將收購樂購中國區業務。盡管樂購與中糧雙方都否認了此事,但業界對于中糧集團在零售超市上的舉動愈發關注。
而最近剛傳出出售消息的和記黃埔百佳業務,中糧也成為潛在接盤者的首批“重點懷疑對象”。
在中投顧問研究員杜巖宏看來,終端零售不健全,不利于企業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中糧有可能借助這一機會發展零售終端,有利于全產業鏈條的完善。
但中糧跨界做零售的前景似乎并不太樂觀。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認為,中糧集團旗下擁有長城葡萄酒、福臨門糧油等眾多食品品牌,但是這些品牌對我買網平臺的支持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我買網需要重起爐灶,重建供應鏈。目前很多用戶購物習慣已經固定在天貓、京東、1號店的網站,在沒有什么新增用戶的情況下,想將用戶轉移到我買網并不容易。
中國IT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6月份B2C電商品牌影響力前十大品牌為:天貓、京東商城、亞馬遜、蘭亭集勢、蘇寧易購、當當網、1號店、易迅網、國美在線、唯品會,并未有中糧我買網的身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