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留住傳統優勢產業才能更好轉型升級

2013-07-17 01:10:12

遏制人民幣匯率,出臺針對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的財稅、信貸扶持政策;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是靠升值換來的;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不是低端產業,與轉型升級并不矛盾。

每經編輯 黃人天    

7月15日,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度GDP增長率再次下滑,僅7.5%,而第一季度是7.7%。筆者認為,中國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是一段時間以來片面追求轉型升級,放任人民幣升值,放任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等所謂 “低端產業”流失,從而導致出口引擎非正常受損,最終影響經濟發展。

從去年初到今年5月,政府一直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地方政府也出臺各種刺激計劃,大力保增長,不過我們看到應聲而起并已然有些紅火得過分的是房地產,高房價再次成為焦點。

投資者不愿意投資實體經濟,于是寬松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主要進入了金融機構通過各種貸款賴以獲利的房地產業。中國經濟陷入某種流動性陷阱,超發貨幣被用于金融性投機,而不是實體經濟投資。

人類的財富最終還是來源于實物商品,放棄生產銷售實物商品換來的真實市場需求,最終必定只能靠央行印鈔機創造虛假的不可持續的市場需求。擴大內需不是依靠央行印鈔機可以實現的,必須有效產業支持,這種有效產業不是過剩產能,而是能夠占據有效需求實現成功銷售的有效產能。

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就屬于有效產能,他們能夠成功實現銷售,然后上交國家稅收、發放工人工資、進行擴大再生產,從而自然形成了政府投資、私人消費和私人投資,再加上他們創造的出口,這不就是GDP的來源嗎?在中國生產成本非正常上升,出口產業選擇去留之際,并沒有扶持挽留政策,只有對所謂“低端產業”轉移的普遍放任,甚至視為沿海地區轉型升級的需要。

殊不知,轉移出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回過頭來就對中國市場出口,所以才會出現進口好于出口的問題,這一問題實際上意味著中國不僅在丟失外需,而且內需也開始競爭不過外商了。

不要以為中國經濟真的是靠投資驅動的,實際上中國經濟從加入WTO以來,就牢牢套在了出口引擎上,至今并未根本改觀。新世紀以來,正是高額貿易順差帶來的具有國際購買力的外匯儲備,支撐著中國貨幣供應量瘋狂擴張,而不致爆發金融危機。瘋狂擴張的貨幣供應量無法完全在實體經濟找到出路,大量剩余貨幣必然會走向金融投機領域。

在尚未根本改觀的出口導向經濟結構之下,沒有高額貿易順差作后盾,私人投資、私人消費和政府采購的增長就是無本之木。相對而言,高額貿易順差是因,高比例投資和所謂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綁架皆是果。沒有高額貿易順差活血供應,中國就不可能有21世紀初的經濟奇跡,這就是有效生產力對國民經濟的決定性作用。

是時候轉變觀念了,否則中國經濟增長率還會繼續下降,因為國家的市場需求占據能力下降了。趕緊遏制人民幣匯率,趕緊出臺針對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的財稅、信貸扶持政策。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是靠升值換來的,而是要靠國家有效生產力為后盾。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不是低端產業,與轉型升級并不矛盾,留住傳統優勢產業,才能更好地轉型升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