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理邦儀器業績半年報業績預降超20% 研發費用連續3年增長

每經網 2013-07-15 09:06:42

2013年一季報顯示,理邦儀器在報告期內營收1.07億元,同比增加12.73%,凈利潤830萬元,同比下滑41.08%。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加大、人工成本較同期增長,管理費用同比增幅達到45.98%。

每經實習記者金喆 發自廣州

7月12日晚間,理邦儀器(300206,收盤價19.01元)發布業績預告稱,由于公司費用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減少,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同比下滑20%~40%。

然而,公司的研發費用卻逐年增長,2012年高達8456萬元的投入占當年營收22%。為了擺脫同質化競爭,理邦儀器一直希冀在海外市場占據先機,近年來更是砸下巨資用于號稱“具有超強研發能力”的美國研發團隊。然而,公司倡導的“全球化研發戰略”似乎正成為利潤增長的負擔。

深圳一家大型私募投資總監劉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外投資成本遠高于中國內地,以理邦儀器現有的規模還不足以去海外自建研發團隊。目前國內外醫療器械差距過大,如果研發團隊無法掌握先進核心技術,新品的競爭優勢存疑。

2013年一季報顯示,理邦儀器在報告期內營收1.07億元,同比增加12.73%,凈利潤830萬元,同比下滑41.08%。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加大、人工成本較同期增長,管理費用同比增幅達到45.98%。2010~2012年,研發費用連續3年增長。

高費用拖累業績

公告顯示,理邦儀器今年上半年業績可能減少的原因主要歸于兩點,一是研發費用持續較高水平投入,使得費用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進而影響報告期內經營業績;二是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主要為政府補貼)對凈利潤影響預計為400萬元左右,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0萬元。

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75.36萬元~2633.82萬元,同比下滑20%~40%。

其實,為了避免與“安科系”同門師兄弟深圳邁瑞、寶萊特(300246,收盤價14.33元)在監護設備和植入類醫療器械方面同質化競爭,理邦儀器一直希望借便攜式彩超、POCT(即時檢驗)等業務領域改變局勢,美國研發團隊正是其寄望的法寶。

與深圳邁瑞并購模式不同,理邦儀器先后在美國招募本土團隊成立POCT和彩超研發子公司。據了解,一家是成立于2009年10月的理邦醫療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理邦儀器出資360萬美元占理邦診斷70%股權;另一家則是理邦儀器以自有資金投資200萬美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的研發子公司,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研發。

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2年,理邦儀器研發投入費用逐年增加,分別為2800萬元、3800萬元、5670萬元及8450萬元,累計投資近2.1億元。其中2012年研發投入占到當年營業收入22%,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在2013年第一季度,公司凈利潤也一度因研發費用導致凈利潤縮水40%。

然而,理邦儀器這種高研發費用的模式似乎仍將延續。中投證券研報認為,公司今年研發費用率很難出現大幅下降,有望下降1%至2%。不過隨著新產品拉動收入以及研發高峰期過去,研發費用率會有明顯下降。“2012年至2013年是公司新產品的高投入期,所以2013年研發費用總體還在高位。另外,美國硅谷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下半年,今年將產生全年費用,比2012年至少多出近1000萬元左右。”

有媒體報道,在2012年度股東大會上,有股東因不滿高管隱瞞耗資巨大的所謂“美國團隊”事件,一時激憤,向董事長張浩砸出茶杯,幸好張浩躲閃及時,沒有被砸到。

“理邦儀器銷售模式主要依靠代理商,目標以大中城市大醫院為主。但醫療器械行業低端市場同質化嚴重,高端市場又沒核心技術,國內產品很難具備競爭力。”劉先生向記者表示,目前醫療器械行業中高端市場基本被西門子、飛利浦等外企壟斷,國內企業要想在新領域開拓市場,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和充足的資金,而以理邦儀器目前的實力來看還存在一定差距。

備受機構青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投資者質疑的態度截然不同,多家機構研報普遍看好業績不佳、市值不大的理邦儀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近半年共有6家券商發布了8份與理邦儀器研報,除廣發證券評級為“謹慎增持”外,其他機構均予以“買入”、“增持”或“推薦”。

“理邦儀器的技術路線是我們相對看好的一種,技術水平能否持續突破是中國企業的關鍵。今年年底POCT產品有望上市,到時理邦儀器將成為國內第一個涉足該領域的企業。”中投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綜合來阿奎那,理邦儀器只要能在技術上持續進步,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廣發證券研報則認為,理邦儀器首個POCT產品血氣分析儀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由美國專家團隊研發多年完成,為國內首創,公司即將跨入POCT的藍海市場。隨著新產品逐漸貢獻收入,研發費用有望得到消化。不過,由于公司總市值不到30億元,新產品上市時節和推廣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與競爭對手邁瑞訴訟存在敗訴的風險,予以“謹慎增持”評級。

責編 劉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