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31 16:15:02
曾經燦若星河的中國傳統“老字號”,如今正面臨次第消失的境遇。除了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甚至缺位被視為重要原因。
新華網上海3月31日電 曾經燦若星河的中國傳統“老字號”,如今正面臨次第消失的境遇。除了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甚至缺位被視為重要原因。在日益重視自我保護的同時,“老字號”們期待更多外部力量的支持,助其走出維權困境。
擁有86年歷史的恒源祥,是全球最大的絨線制造商。有數據顯示,全世界每一百頭羊中,就有一頭的羊毛供應給了這家中國企業。
然而,作為一個幾代消費者鐘愛的知名品牌,多年來恒源祥一直備受假冒偽劣的困擾。
恒源祥總經理陳忠偉透露,僅2012年,集團就打擊制假售假案件66起,查扣假冒侵權產品80余萬件,6起案件7名犯罪嫌疑人進入刑事司法程序。其中,南通疊石橋假冒家紡案、河北羊毛鞋墊黑工廠、浙江保暖內衣造假案等都曾獲得公眾的廣泛關注。
近日,恒源祥集團與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
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副局長賈宗锜介紹說,按照協議,警方將對恒源祥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完善給予支持和指導。恒源祥會將在打假過程中獲得的線索和侵權樣本提供給警方,共同制定打假防假策略。未來,雙方還將在跨省市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與警方聯手,意味著恒源祥在維權之路上不再是‘孤軍奮戰’。”陳忠偉說。
在中國,眾多與恒源祥一樣的“老字號”曾經是傳統工商業的驕傲。但現在,它們正以每年5%的速度消失。除了因為經營模式陳舊、產品服務過時而被市場自然淘汰,更多的“老字號”因為相似的維權困境而步履維艱。
惡意搶注、假冒偽劣令金字招牌蒙塵,知識產權屢屢被侵犯成為延續輝煌之路上繞不過去的障礙。無休止的打假行動、高昂的維權成本,令企業不堪重負。一些曾經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因此悄然走向沒落,甚至消亡。
中國“老字號”面臨的困境,日漸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半年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規定企業可以申請對其商號在全市范圍內予以全行業保護。而依法批準予以保護的,新申請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名稱未經授權不可與其相同或近似。
行政力量之外,司法機關的介入有望為“老字號”的自我保護提供更多的外部支持和保障。
公安部在部署2013年全國范圍打假專項行動時,要求全國公安機關堅持民意主導警務,將打擊矛頭對準各類假冒偽劣犯罪,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賈宗锜表示,作為上海警方落實上述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與恒源祥的合作將有助于為知名品牌探索建立內外聯動的“立體維權”模式。
“對知識產權更有效的保護,將為恒源祥邁向未來的一百年打下基礎。”陳忠偉說。對于更多積淀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字號”而言,這無疑也是它們共同的期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