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03-01 08:58:18
小盧是二合鎮的一名摩的司機,沒有上完大學的他并沒有接過家里田地,高中畢業之后就選擇到廣東打工。
“外出的打工生活確實比在家鄉要精彩得多,但說實話那幾年自己沒有存太多的錢。”對于那幾年的外出打工經歷小盧這樣總結道。
2011年初,小盧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回到二合鎮買了一臺摩托車開始了摩的司機的生意,“現在這個工作挺好的,不用天天受人管著,收入也還不錯,這兩年賺的錢已經蓋了棟房子了。”談到現在的工作小盧一臉滿意。
在小盧看來,一個鎮上的摩的司機月均6000元上下的收入,還是要得益于仁懷名酒工業園的規劃設立,因為他接送的南來北往的客人基本上都和白酒有著密切的聯系。
2010年4月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成立,屬于遵義市級主抓的十大園區之一。園區按“一園多點”的形式布局,測繪總面積為13.69平方公里,按功能劃分為醬香型白酒生產區和酒類配套產業區。生產區地處赤水河支流五岔河谷地帶,涉及三合、大壩、火石崗、二合、合馬等鄉鎮,區域測繪面積為12.29平方公里,工業建設用地面積為8500畝左右。
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要求,將完成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億元以上,園區形成年產8萬噸到10萬噸的醬香型白酒產能,能為市內白酒企業提供50%以上的配套產品,倉儲物流配套完善,實現工業總產值在200億元以上,可解決2萬人就業。到“十三五”期末,園區形成年產20萬噸以上醬香型白酒產能,能為市內白酒企業提供80%的配套產品,生產原料、酒類產品及包裝物品質量檢測就地完成,園區總產值達400億元以上,可解決5萬人就業,把園區建成全國最大的高品質醬香型白酒生產示范基地。
事實上,仁懷市也在按照這個目標快速發展著,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赤水河流域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凸顯。
仁懷市是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的典型城市,水資源總量為8.155億m3,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230m3,低于遵義市人均水資源量2125m3,僅為遵義市人均水資量的57.9%,低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300m3,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53.5%。隨著仁懷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白酒工業的大發展,用水需求量成倍增長。
2012年中,貴州省發改委就接到不少人大代表及有關部門的反映,仁懷市一方面工程性缺水嚴重,另一方面,位于赤水河上游的仁懷鹽津橋水庫污染嚴重,功能缺失。
在經過了調研之后,貴州省發改委在相關會議上指出,“鹽津橋水庫自建成后,兩岸酒廠污水未經處理‘隨心所欲’、‘肆無忌憚’地直接排入水庫,致使水庫水質污染嚴重,失去了規劃建設時的農田灌溉、城區供水、發電、旅游景觀等功能。目前,赤水河仁懷至習水段水環境污染呈加重之勢,污染排放觸目驚心,嚴重影響赤水河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治理赤水河沿線污染 ‘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急不可待’。”
不過稍顯欣慰的是,從二郎鎮逆流而上直至茅臺鎮的60公里河段可以發現,這條河段并未像記者在茅臺鎮所見充斥著不少的生活垃圾,沿河隨處可見禁止丟棄垃圾和傾倒廢料的警示牌。
“目前還在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在談到目前二合鎮的污染情況時,仁懷環保局黨組書記馬曉斌這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拋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