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7 00:47:0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
這幾天,張維先一直在忙著辦理銀行改制后掛牌營業最后沖刺階段的手續。2月5日,他將準備好的申報資料送至溫州銀監部門,后者再上報浙江省銀監局,如果不出意外,張維先所在的龍灣農村商業銀行將于今年3月中下旬正式掛牌營業。
張維先是溫州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改革辦公室負責人,日前,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改制為龍灣農村商業銀行獲得銀監部門批復正式籌建。“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股東涉及200多家企業,其中本次改制新增15家企業,共吸收了8億多元民間資本”,張維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
“合作銀行體制上系合作制,股東比較多且分散,而商業銀行適用的股份制更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股份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對于上述改制,浙江大學金融系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戴志敏分析道。
從去年3月溫州金改批準實施即將滿一周年之際,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溫州金改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期待仍有不少差距。
溫州首家農商行落地
作為溫州首家農村合作銀行改制機構,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所體現的合作制經營模式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
“目前,報批籌建已獲得銀監部門的批準,正在申報正式掛牌營業,通過后就可以領取營業執照了”,對于改制的最新進展,張維先稱,掛牌營業的時間點在3月中下旬。
公開信息顯示,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成立于2005年6月,是以龍灣區農村信用聯社及其轄屬法人機構為基礎,吸納轄內農戶、農村工商戶、農村法人及其他經濟組織入股組成的股份合作制地方金融機構。
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先期采取的是將“股份制”與“合作制”兩種不同的產權模式融為一體的第三種模式,但隨著外部環境和銀行自身經營的要求,實施股份制改革被提上議程。
《溫州日報》曾援引溫州銀監分局對農村合作銀行一份內部調研稱:一是股權過于分散,缺少足夠的戰略投資者,導致資本的約束激勵機制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二是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根據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比的監管要求,需要不斷擴充資本金來支持業務發展,然而在合作制股權結構下,銀行很難建立有效率的資本金動態補充機制。三是股份合作制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權形式,股份合作制很難參照、適合我國現有法律、特別是《公司法》,引進外資后的工商變更登記不能依法辦理,股東股權不能依法質押登記。
而按照龍灣“金融藍圖”的規劃,農合行改制農商行后將往三個方向發展,打造一家商業銀行,打造一家科技銀行,打造一家小微貸銀行。
上市公司“入伙”
張維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目前批準籌建龍灣農村商業銀行股東結構中共有200多家企業。其中,經過本次公開定向募股后,新增了15家企業,共募集42558萬股,按每股2.04元的價格,共吸收了8億元多民間資本。
“入股的企業大部分為溫州市轄區的企業,另外還有轄區外的溫商”,張維先說。記者了解到,本次公開定向募股占股本總額的40%以上,其中有4家占比達5%以上,2家占比達3%以上,行業涉及制造業、農業和電子產業等。
龍灣農村合作銀行的改制也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溫州上市公司金卡股份(300349.SZ)披露,經董事會批準后參與了競價認購龍灣農商行,以2.04元/股的價格,認購了龍灣農商行3150萬股股份,占龍灣農商行總股本的3.01%,認購資金6426萬元。
經增資擴股后,龍灣農村合作銀行的股本總額由原來的2.07億元增加至10.45億元,其中法人股東5.43億股,占股份總額的51.94%。
金卡股份公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共有營業網點32家,從業人員588人,各項存款余額1307152萬元,各項貸款余額889997.0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是溫州金改的“重頭戲”之一,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溫州金改啟動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人們的期待有不少差距。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財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雪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合行等機構的改制不僅發生在溫州。目前,包括浙江省,全國多個地方都在推行農信社、合作銀行改制為商業銀行。
張維先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溫州金改并未為此次改制帶來更大的具體措施和政策優惠。據其介紹,目前,溫州轄區包括鹿城區等農業合作銀行都在積極改制商業銀行,但因為各種原因,進展較為緩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