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00:50:31
標普在2007年給予Delphinus2007-1的擔保債務憑證虛高評級,當時的AAA評級不到一年全部變為垃圾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 羅慧
每經記者 楊可瞻 羅慧
由于涉嫌在次貸危機中扮演不太光彩的角色并且導致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正卷入由美國政府發起的訴訟案。一旦被判有罪,相關罰金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10億美元。
針對訴訟一事,標普昨日(2月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美國司法部門的起訴毫無法律和事實依據,是有失公允的。標普同時指出,自2007年以來,已經投入了約4億元美元在系統、管理、分析以及評級方法方面,以加強評級工作,并更換了領導層,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來加強風險管理。
評級商屢遭起訴/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周一晚間對標普發起訴訟,指控在上一輪金融危機爆發前,這家老牌評級商在房地產抵押貸款債券評級過程中無視自身標準,最終導致投資者損失數十億美元。
這一訴訟足夠引發華爾街的震動。一方面,這是美國聯邦政府首次就危機中行為起訴一家評級機構;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政府可能尋求高達10億美元的罰金,這是目前因金融危機相關行為而面臨的最高索賠。
標普被盯上并非偶然。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在2011年4月的一份報告中稱,在一場爭奪業務的競爭中,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大機構的分析師迫于壓力而給部分復雜的投資開綠燈,進而從華爾街銀行家手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不僅如此,2009年,美國俄亥俄州律師RichardCordray將標普、穆迪和惠譽一同告上法庭,起訴它們使用虛假評級導致五家養老基金投資虧損。事后,美國當地法庭宣判評級機構僅是出于“預測”,不應該承擔責任。值得一提的是,Cordray在2012年1月被奧巴馬任命為聯邦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主管。
事實上,在次貸危機導致全球銀行損失高達2.1萬億美元后,2010年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就盯上了信用評級行業。
被指債券評級不當/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訴訟焦點之一,或是標普在2007年給予Delphinus2007-1的擔保債務憑證(CDO)虛高評級,當時的AAA評級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全部變為垃圾級。2011年,美國證交會(SEC)曾就此事警告標普,但最終不了了之。(注:CDO是一種固定收益證券,銀行通過將債券或者信貸證券化從而調整風險和收益。)
彭博顯示,Delphinus2007-1分為兩個系列,分別是1A和1X,其中又分別包括12只CDO,原到期時間均為2047年10月11日。以1A系列中原始發行金額為7350萬美元的CDO為例,其資產管理方為特拉華資產顧問公司,承銷商是日本的瑞穗國際(MizuhoInternational)。
根據SEC資料,涉資高達16億美元的Delphinus2007-1原本由次級債券組成。2007年7月17日,標普發布了一份涉及CDO評級情景變化的報告,這時瑞穗的幾名員工發現Delphinus已難以符合新的評級標準,隨后便向標普發布了郵件,內容涉及使用虛假資產來提升評級的CDO抵押資產組成。在標普給予高評級后,Delphinus立即出售給了投資者。結果是,Delphinus在2008年違約,并在2010年被清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文件發現,SEC曾起訴瑞穗國際在美國的投行分支以及三名前員工通過虛擬資產來提升評級。最終,瑞穗同意支付1.28億美元進行了結。
針對訴訟一事,標普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盡管公司承認在2007年對債務抵押債券(CDO)的評級未能預見到其對市場帶來的嚴重影響,但事實上,當時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沒有預料到,包括大多數銀行、投行、評級機構以及信用違約掉期保險機構,只不過標普在給出評級的時間上領先同類機構罷了,甚至連美國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監管機構也沒有想到CDO的影響威力會如此巨大。
或以和解了結/
如果標普被處以10億美元的罰金,倒霉的將是其母公司麥格希。
在截至2012年9月底的第三財季,麥格希凈利潤為3.14億美元,前兩個季度分別為2.16億美元和1.23億美元。而2011年全年,其凈利潤也不過9.11億美元。這意味著,罰金本身可能超過公司一年的凈利潤。
截至周一收盤,麥格希暴跌13.8%,至50.3美元,創2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競爭對手穆迪暴跌10.7%,創自2011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
對于標普被起訴一事,輝立投資(上海)的資深分析師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評級機構被起訴并不是頭一遭了,起訴的理由無非是指責評級機構在對金融衍生品進行評級的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不全,誤導投資者等。通常情況下,類似的事件最終都是以和解了結,只是對于罰金的數額還有一個爭議的過程。其實,這仍然是美國政府在理舊賬,拿金融機構開刀,與之前多家大型金融機構被處以巨額罰款一樣,起到一個警示作用,要求這些金融機構加強風控。”
而對于類似標普等評級機構應有的獨立性,陳星宇認為,“很早之前,壟斷全球的三大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就飽受詬病,因此美國政府也會出于一定的考量對這些評級機構施壓。由于美國市場相對比較透明,盡管美國評級無法做到完全獨立,但仍然相對客觀,對于金融機構還是有一定約束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