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1-05 23:33:45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近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中國和奧地利出口的黃原膠存在傾銷行為。中國企業普遍的傾銷幅度被認定為154.07%,參與應訴的企業,傾銷幅度從21.69%至127.56%不等。和中國企業相比,奧地利企業的傾銷幅度被認定為非常低,只有17.1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智通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2012年7月份,美國對原產于中國和奧地利的黃原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他們聘請了美國律師進行了積極應訴。上海智通化工有限公司負責應訴的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準備了應訴,但是他們預計,傾銷幅度為零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只是傾銷幅度的大小問題。就目前的被初步裁定的傾銷幅度,他們認為太高了。企業目前還在考慮如何進一步應對。
淄博中軒生化有限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高的傾銷幅度對整個行業都有很大的影響,不止他們一家,目前企業還在準備材料,準備進一步的抗辯。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力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初步裁定并不是最終的結果,企業還可以繼續進行抗辯,經過實際核查、聽證會等環節后之后才會做出最終裁決。不過,一般來說,即使企業應對得力,其傾銷幅度也不會為零,只會有微調。
李力強調,企業面對反傾銷調查的時候第一步必須去積極應訴,這樣零稅率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對于美國商務部的初步裁判,企業還可以進一步進行抗辯,如果不應訴的話,連抗辯的機會都沒有。
此外李力律師還表示,目前中國面臨的反傾銷范圍正在越來越廣,目前雖然反傾銷案子不像2008年、2009年那么集中,但是也出現了新特點。按照WTO的規定,反傾銷的有效期為5年,之后會有一個日落復審,看此款產品是否還對進口國的產業造成損害,目前美國的情況是很少取消反傾銷措施。只要被裁定為傾銷就會被累計收取傾銷稅。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積極對反傾銷積極應訴外,一旦被裁定征收反傾銷稅,企業還可以采取轉出口措施規避反傾銷征稅。例如先將貨品出口到馬來西亞,然后再在馬來西亞重新裝柜出口,以此規避被核定反傾銷的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家做轉出口規避反傾銷的企業了解到,目前,按照集裝箱大小的不同,轉出口后,每柜大概增加2000至3000美元的成本,相比較征收反傾銷稅,企業可以花費較小的成本繼續出口。
黃原膠是具有增稠、乳化等功能的生物膠,主要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冰激凌、乳制品、果凍等產品。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從中國和奧地利進口的黃原膠價值預計分別為64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