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8-29 09:37:52
隨著沿海地區部分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此類農民工返鄉就業的現象將更加突出。
四川省持續多年的勞務市場輸出首次出現拐點——省內轉移的農民工就業人數首次超過省外輸出農民工人數。“這是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所引發的資本轉移帶來的必然結果。”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正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隨著沿海地區部分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此類農民工返鄉就業的現象將更加突出,有關部門應提前考慮這部分農民工的城市定居,以及人力資源供需錯位現象突出等問題。
省內企業“搶人”忙
8月21日上午,成都市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樓大廳,掛著一條醒目的招聘會橫幅。盡管招聘會還未開始,有不少人就早早來到現場。
四十多歲的劉師傅從幾公里外的家里趕來,三個月前,他剛從外地辭工回家,準備留在成都找工作。在招聘會現場,他忙著與鄭州市一家食品廠的招聘負責人王大爺交談。招聘要求的條件是:年齡為18-50歲,男女不限,工資為2200—3200元/月,包吃住,報銷赴廠車費。王大爺說,兒子在鄭州開了家食品廠,主要生產麻辣休閑食品,食品廠已經營四年,不到一百名工人。因為馬上就要進入生產旺季,兒子委托他到老家招工人。“老家的工人好說話,用起來順手。”王大爺邊說,邊給前來咨詢的人展示工廠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和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工作不累,有時會加班,但有加班費,一個星期吃一頓大餐,酒免費喝……”
與王大爺的熱情相比,前來咨詢的人卻并不買賬。劉師傅說,食品廠遠在鄭州,回家不方便,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也不算高,在成都周邊地區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工作。其中關鍵原因是這種工廠的情況不穩定,有訂單的時候才有活干,沒訂單的時候可能讓工人回家休息,因此收入也不穩定,況且面粉車間粉塵大,長期在這種環境里工作對身體不好。
在招聘會現場,四位中年男子被一家勞務公司的招聘啟事所吸引,某遠洋公司招收多名近海漁工,三年薪水為15-20萬元,并提供“五險一金”。“每年最多也就6萬多的收入,而且離家太遠,人身安全還不能保證。還不如在本地找個技工崗位,平均下來收入也差不多,還能回家照顧家里人。”幾番議論后,四人先后離開。
某飲料廠大成都區區域經理嚴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公司營銷結構調整,他負責招聘12個縣級銷售經理。一周多時間以來,他跑遍了12個縣,“托熟人介紹,去招聘會,合適的人太難找。”他說,盡管跑了這么多地方,但還有兩個縣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在招聘會現場,為了招聘到工人,成都一些IT制造企業甚至出高價委托勞務公司招人。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成都一些火車站、汽車站看到,一些大型IT制造企業采取蹲點形式,直接到人流量大的地方招聘工人。此外,他們還定期在成都一些人力市場采取專場招聘的形式招工。在春節前后,部分企業更是用盡招數到鄉村中招工。
“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返鄉的農民工就越來越多。當時還擔心他們的就業問題,但這幾年金堂縣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不少大工廠都需要人,這也吸引一批人返鄉就業。”8月22日,金堂縣就業局局長張宗能表示,作為四川典型的勞動力輸出大縣,雖然該縣整體上省外勞務輸出總量大于省內轉移量,但近幾年省內就業人數不斷增長是不爭的事實。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省轉移輸出的2106.77萬農村勞動力中,省內轉移人數達1091.66萬人,同比增長15.5%;省外輸出1012.19萬人,同比減少4.1%,省內轉移規模首次超過省外輸出。
同時,該省上半年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同比增長4.73%。其中,除省內轉移人數快速上升外,外派勞務達2.92萬人,同比增長23.7%。同時,收入水平也同步上升。該省上半年實現勞務總收入達到1110.75億元,同比增長17.4%;農民工人均勞務收入達到5272.2元,同比增長12.1%。
供需錯位現象突出
四川出現省內就業人數超省外轉移人數并非偶然。郭正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成都具備機械、電子、新材料、化工等工業基礎,加上高校云集,擁有大量的人才,再配以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以成都為代表的高新產業發展迅猛,近年來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廠商駐扎。資本的轉移隨之帶來人力資源的流動,以IT制造業為代表的本地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可以容納更多的四川農民工返鄉就業,“以前省外省內農民工就業人數在6:4左右,去年年底則變為5:5,今年上半年開始發生扭轉。”郭正模認為,總體上四川省目前的人力資源依舊豐富,仍呈供過于求的狀態。但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存在,一部分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工人,一部分閑余勞動力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成都市人力資源市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市場接待用人單位9458家,提供就業崗位18.96萬個,為9180名求職者辦理了求職登記。今年上半年該市場的求人倍率(即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為1.54,即1名求職者有1.5個崗位可選擇。
“今年上半年以來該市場依然供需兩旺,繼續呈現供大于需的態勢。”成都市人力資源市場主任熊程表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用工單位與求職者在觀念上的鴻溝越來越大,企業希望用最少的錢雇傭最好的工人。但新一代的農民工對工作環境、精神追求、生活娛樂等要求都比較高,不僅要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多數希望是一份“體面”的工作,這導致求職者需求與用工單位要求的技能不匹配、求職者預期與用工單位實際能提供的職位不匹配,造成“有崗無人上,有人上不了崗”的供需錯位現象突出。
但在成都高新區,由于其高端產業較多,對高端人才需求旺盛。“總體上,高新區并不缺少普通工人,缺少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實戰型高級人才,但這種人才在很多地方都是稀缺的。”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說,成都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承接人才。以前電子科技大學80%—90%的畢業生都在沿海或國外就業,但現在80%的畢業生都選擇在當地就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來成都聚集了大批知名IT、軟件企業,能夠吸納這些人才就業。
據介紹,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成都高新區登記注冊的企業有29163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近1000家,世界500強企業52家,包括境外企業34家,中國內地企業18家,涉及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等多個行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