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01:17:4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6月21日,中國移動與銀聯達成合作框架協議,中移動手機用戶可在印有非接觸受理標識"QuickPass"的POS機上通過“刷手機”進行遠程支付操作。
在此之前,移動支付存在兩種技術標準,分別是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MHz和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合作達成后,中國移動未來將轉移至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并推出SIM卡內置、貼片及掛件3套解決方案。
中移動與銀聯的合縱,意味著移動支付由中移動、銀聯和第三方支付的三足鼎立格局轉為兩大陣營。但本周有消息稱,下一代iPhone將會內置近場支付芯片,試圖占領移動支付市場。一旦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設備商入局,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更加復雜。
移動銀聯合縱
易觀國際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數達1.87億戶,交易額達742億元,同比增長67.8%。該報告預計,到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將達到3.87億。
在市場迅速擴張的同時,國內三大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機構紛紛加快了跑馬圈地的速度。
對于和銀聯的合作,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表示,“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平臺,手機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目前我們和銀聯的標準已經統一,平臺也搭建起來了,下一步要盡快把NFC(近距離無線通訊)的功能內置到手機中去。”他進一步透露,接下來雙方將在50個城市進行試點。
中國聯通同樣不甘落后。該公司早在2007年便開始與銀聯合作,推出手機錢包業務。今年4月,中國聯通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 “聯通支付有限公司”,并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電子現金的近場支付產品并啟動試點。截至目前,聯通支付公司已與20多家銀行及銀聯、萬事達卡和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合作。
相比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雖落后一步,但發展情況卻領先對手。2010年,中國電信聯手中國銀聯推出“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機支持各類行業卡、公交卡、校政企內部卡賬號、銀行卡等支付方式。截至目前,中國電信翼支付的累計交易額已達到169.6億元。
此前,移動支付存在兩種技術標準,分別是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MHz和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由于牽涉金融和通訊兩個行業產業鏈上的多重因素,多年來移動支付國家標準遲遲難定,致使行業發展遇阻。因此在現階段,移動運營商和銀行機構的合作將是解決標準之爭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近日也透露,移動支付標準有望年內出臺。在近場支付領域,已經確定為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相關標準體系的建立和政策的許可將為移動支付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電信業資深觀察人士馬繼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運營商發展移動支付,一直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如果這個
問題能得到解決,行業將有更
好的發展前景。”
第三方支付勢力擴張
除了運營商在發力外,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動支付業務也在向用戶生活領域全方位滲透,生活繳費、機票酒店、信用卡還款、網購貨到付款、理財等無所不能,并在產業鏈上展開了縱深合作。
支付寶今年3月開啟物流POS戰略,計劃未來三年向市場投入6萬臺支付寶POS機,這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發展線下支付最大的一次擴張。
此外,支付寶方面還對外透露,自推出手機端條碼支付以來,目前已有超過1500萬臺手機使用過支付寶進行手機付款,且以每天新增9萬臺的速度擴張,能支持90%以上手機電商軟件。目前,支付寶除了可以在蘋果、安卓、塞班和部分非智能手機上使用安全支付之外,自帶手機瀏覽器的用戶也能通過WAP方式支付。
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財付通依托騰訊數億用戶資源,業務也在強勢增長,其手機客戶端已支持繳費、消費、轉賬、購物等生活應用。目前財付通還可支持數十家銀行的信用卡還款。
同時,財付通對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持續關注,未來將通過挖掘用戶的交易信息和支付信息,聯合線下商家提供電子優惠券和消費者權益等服務。
另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寶支付則將多元化的移動終端覆蓋、跨行業的移動支付應用進行整合,形成消費、娛樂、商務一體化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如歐洲杯期間,易寶支付就聯合招商銀行和58團購網站共同推出優惠活動吸引移動終端用戶。
易寶支付總裁唐彬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移動支付的關鍵在于整合銀行、終端商家和應用開發者資源,移動支付本質上是一個工具,同時還有很大的生態價值鏈。
蘋果谷歌布局
移動支付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主要在于支付模式便捷,以及移動電子商務的推波助瀾。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稱,今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額將會達到1715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60%。
蘋果和谷歌兩大巨頭在這一領域的布局也使得這個市場受到格外的關注。
在6月12日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布的iOS6系統內置了一項名為“Passbook”的新功能。該功能類似手機中的支付錢包,可以通過條碼的形式為用戶提供虛擬登機牌、餐廳優惠券、演唱會門票等,用戶使用手機的Passbook可以替代傳統的紙質優惠券。
本周,又有國外媒體報道,蘋果下一代iPhone將會配備與電源管理組件直接相連的NFC芯片,通過該芯片和PassBook應用整合。目前蘋果的iTunes商店已經捆綁了全球超過4億個信用卡賬戶,分析認為,單憑這個資源,蘋果將很容易打開信用卡和移動支付市場。
作為蘋果的對手,谷歌曾在去年9月針對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推出了“GoogleWallet”應用。但由于支持GoogleWallet技術的Android手機僅有5款,這款應用尚沒有大面積被使用。
支付寶研究院專家陳達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趨勢來看,基于移動終端的應用和支付必將飛速發展,但近場支付從孕育到成熟至少需2~3年,現在發展較好且相對為主流的遠程支付,在未來2~3年的發展速度會更快。
他認為,蘋果欲借NFC和Passbook進軍移動支付領域,這一模式長期來看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操作或許還存在難題。“雖然蘋果已綁定了4億張信用卡,但還需要在各大應用場景接入,在支付工具內嵌對賬、信息流、物流、風控、安全等各種因素,需要滲透到整個產業鏈和每個應用,這些都需要積累和沉淀。”
此外,雖然各方都在加緊布局移動支付,但目前仍處在大規模投入階段,并未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
艾瑞資訊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師王維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移動支付還需要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支付終端也需要向商家普及。目前看來,運營商、第三方支付、銀聯的盈利來源主要是手續費,但這個模式相對單一,未來可能會推出增值服務、營銷推廣等更加豐富的盈利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