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3 01:11: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剛剛穩定的華泰汽車高管團隊,再次發生人事地震。
3月21日,原北京華泰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汽車)常務副總裁兼總經理侯海靖正式離職。侯海靖于去年7月加盟華泰,當時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華泰汽車簽署了長達10年的任職合同。
然而不足10個月時間,侯海靖已經與華泰經管會其他4名成員先后離開了華泰。按照他個人的解釋,“目前打算先休息,下一階段再做計劃”。
對于再次發生管理層集體出走事件,華泰發布近日發布公告稱,“侯海靖先生因個人原因請求辭去目前在本公司所任職務。侯海靖先生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
事實上,缺乏明確且可持續的發展戰略與目標,車型與技術不足,是導致華泰汽車市場占有率低下,企業管理層更迭頻繁的原因。
侯海靖在上任之初表示,華泰已確立了“200計劃”,即2015年達到50萬輛年產銷規模,2020年達到200萬輛年產銷規模。目前華泰方面表示,“200計劃”暫時沒有調整。但隨著全新管理團隊上任,該計劃將怎樣實施,存在不小的變數。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華泰汽車累計銷量汽車4294輛。其中,主銷車型圣達菲累計銷售3458輛,同比下滑77%。
對于目前華泰汽車的市場困境,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華泰的問題反映了中國汽車行業一定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退出機制。
在華泰集團的利潤構成中,汽車早已不是主業。作為華泰布局鄂爾多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當地政府劃撥給華泰兩座煤礦經營權。華泰進軍鄂爾多斯,一度被質疑是為了挖煤而非造車。
今年“兩會”上,汽車業兼并重組被重新提至重要地位。賈新光分析,接下來一些邊緣化的自主品牌,將不可避免地面臨生存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