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17年才分紅 蘋果為什么還是這樣“紅”

每日經濟新聞 2012-03-21 01:15:28

蘋果公司扮演“鐵公雞”對于A股上市公司的啟示是,上市公司用好每一分錢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利益,是否分紅并不是最重要。

作為世界知名企業,蘋果居然會自1995年以來連續17年不分紅,個中緣由值得我們思考。

在A股市場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不向投資者分紅的話,就會被冠以“鐵公雞”的“美譽”。按照這個標準,蘋果公司17年不分紅的行為顯然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鐵公雞”,其紀錄完全可以與ST金杯這家老牌上市公司相媲美。

蘋果之所以堅持不分紅與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有關,他在1997年重新執掌蘋果后一直拒絕分紅,并認為對股東更加負責的做法是用好錢,而不是將錢用于分紅。事實上,蘋果不再充當“鐵公雞”,一方面或許是“后喬布斯時代”的掌門人管理風格出現變化;另一方面,隨著蘋果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其囤積的現金量日益龐大,已達到近千億美元,分紅與回購股票將不會影響到公司的運營與發展。

一般來說,境外投資者都比較注重現金分紅的回報,但在美國股市中,一些上市公司不分紅甚至長期不分紅的行為,竟也能得到市場與投資者的理解。如谷歌的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但也同樣不分紅。這些企業如果是“投胎”于A股市場中,早就招致口誅筆伐,被淹沒在投資者的唾沫中。然而它們緣何能享受到投資者的禮遇呢?

除了不同市場間的區別外,最重要的當屬公司治理機制等的顯著不同,同時投資者自身的素質、市場投資理念與投資文化等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投資者往往注重現金分紅的回報,而A股市場投資者則更希望上市公司以高送轉的方式回報。這是因為A股市場高送轉會助漲股價,而境外市場的派現同樣會助漲股價。自蘋果管理層今年1月暗示分紅以來,公司股價已經上漲了37%,而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就很難發生。

由于當初錯誤的定位,“重籌資,輕回報”成為A股市場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劣根性”之一。相比于喬布斯“對股東更加負責的做法是用好錢”而言,A股上市公司更熱衷于 “圈好錢”——符合條件的要“圈”,不符合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圈”;或者先發行A股“圈”,在A股“圈”不到錢了就打H股市場的主意。但是,通過不斷的融資活動,A股市場上真正實現做大做強的上市公司又有多少呢?如何將上市公司“圈好錢”的惡習改為“用好錢”的良好習慣,顯然是整個市場都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郭樹清履職中國證監會后,其“第一把火”即燒向上市公司的分紅問題。其后監管部門的相關人員又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強調分紅的重要性。對于未分紅的上市公司,證監會將督促其充分披露原因。而歷時6年起草的《上市公司監管條例》中,就對上市公司分紅披露、中小股東利益保護、上市公司風險應急處置等監管難點進行了具體規定。可以說,從上至下,已形成一股打擊股市 “鐵公雞”的強大力量。

但分紅屬于上市公司的內部事務,監管部門可以監督與引導,卻不能“強制”。如果上市公司不分紅,而是用好每一分錢,并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利益,如此造就雞生蛋、蛋孵雞、孵出的雞又生蛋、蛋又接著孵雞的良性循環,就像蘋果公司一樣不斷做大做強,其股價亦將隨之水漲船高,投資者也會從中獲得利益,是否分紅其實關系并不大。或許,這就是蘋果公司扮演“鐵公雞”對于A股上市公司的啟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