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 02:01:13
地方政府的“糾結”
52天的限價在韓世同看來是一種極其“荒唐”的做法,在這場地方政府房地產調控“大戲”中,卻從不乏令人費解的“鬧劇”。甚至有業內人士調侃說,這是一場“鬧劇”接力賽。
10月11日晚間開始,一則誕生于佛山、僅維持了12個小時生命的房產調控新政引起了軒然大波,佛山放松限購的“苗頭”雖然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但對于珠三角其他城市來說,卻是“余波未了”。
本月初,“雙限令”夜襲珠海,令市場和開發商措手不及,但這則看似“要命”的雙限令卻只將限購對象對準了主城區,且有媒體稱可能會在實施中存有漏洞,從而被外界質疑“太溫柔”。
彭澎表示,限購、限價會抑制成交量,從而影響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和GDP增幅,出于“保政績”的考慮,很多地方政府其實是不愿意限購、限價的,但迫于中央的壓力,所以只好被動地制定相應的政策。
“本來不屬于硬性限購的地方,如果不主動限購的話,一是擔心一旦硬性政策下來,會被‘限’得過于嚴格,二是擔心如果完不成房價控制目標,會被問責,”韓世同認為,“但是主動限購的話,樓市受到影響,GDP也無從保障,從目前來看,地方政府還未把握好這種平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