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0 01:19:51
本周,美債危機會否爆發進入“倒計時”。周一,全球股市大跌,每盎司黃金價格沖上1600美元大關;周二,A股市場上證綜指開盤即跌破2800點。筆者注意到,雖然中國股市距離美債危機、歐債危機甚遠,但巨大的美債、歐債持有量,使得中國央行天天心驚膽戰,擔憂中國外匯儲備遭受巨大損失,在這嚴峻的時刻,中國股市豈能有隔岸觀火的心情?更何況,中國自身也有債務危機隱患,這就是巨大的地方債負擔。
美債危機爆發概率增加?本來,筆者對美債危機是否爆發持否定態度,雖然筆者從來沒有排除美國人玩一點點 “陰謀詭計”,搞一次“選擇性違約”——短時間違約。最近,美國政府正在通過某些方式試探中國的反應,試探的背后所隱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美國真的出現債務違約,或選擇性違約,中美間翻臉的概率大不大。如果是這樣,美債危機爆發的概率在增加。在筆者看來,全球股市和黃金市場已經在本周一做出了恰當的防范。
何謂選擇性違約?即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會宣布,對機構投資者短期違約,對國家央行或國家投資公司不違約;對本金提出展期申請,只歸還到期債券的利息。美國如果這么干,受傷害最大的是中國。為什么?因為長期以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據并不完整,很多債權沒有登記在中國央行名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回避美國的政策限制,二是不想暴露中國持有美債的真實數據。但現在慘了,如果美國來一次選擇性違約,會嚇我們一大跳的。
現在,全球外匯市場、各國政府和投資者,都在等待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的進展,會有什么結果呢?分析已經很多。但筆者以為,有一種可能性什么人都想不到,這就是美國玩渾的。上周,奧巴馬在與國會議員談判時曾經拂袖而去,這不僅說明談判艱難,也反映了奧巴馬實在不行就破罐破摔的心理。我們知道,美國的債務問題眼下不可能有永久性的解決方案,即使提高債務上限,也是歐債危機的玩法——將危機爆發的時間點盡量地拖后。而拖后的結果是什么?可能是更大規模地爆發。
美國政府也有另一種選擇,就是人為地提前引爆債務危機。實際上,無論是中國的民間評級機構還是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最近都發出類似的警告:不管美國能否通過舉債上限法案,美國目前的債信評級展望都將降為負面。而美國政府也一定有自我判斷:違約對誰傷害最大?長期依賴外債會不會對美國利益損害更大?答案應該是兩難的,但選擇性違約對美國傷害不大。如果美國看透了,即使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再買美國國債,美國換一種“活法”,是否能夠徹底擺脫依靠舉債生存的現狀呢?果真如此,美國將徹底地擺脫危機隱患,重新煥發活力。
因此說,如果美國國會簡單地再次通過上調舉債上限的新法案,雖然美元能夠獲得短暫支撐,但中長線仍然難以走強。雖然中國不會拋美債,但很難再大量買入美國國債。相反,如果不能通過,雖然美元會暴跌一把,中國這樣的國家會對美債失去信心。但此舉將逼迫美國政府尋求新的資金來源,下大力氣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很可能是一件大好事。
用美債危機逼美國開放市場其實,在筆者看來,美國是不會陷入債務危機的,更不會深陷其中。炒作美債危機,致使美元下跌,很可能符合美聯儲的想法,因為美聯儲不希望美元太強。
市場若真的以為美國與 “歐豬五國”一樣,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的確是個債務大國,但美國更是資產大國,而且是一個創新能力最強的超級大國。美國人的資產遍天下,問題是美國的稅收法使得他們回不了美國;美國的國內有非常多的優質資產,問題是美國政府搞了很多條條框框,讓資產的買賣成為難題。美國債務問題的最終解決辦法根本不在提高債務上限,只要降低海外資產回國的稅率,就可以使至少8000億美元回美國。如果美國容許國內的資產買賣稍微自由一點點,中國等貿易盈余國家的政府和機構就會搶購美國資產。如此看來,美國離資不抵債還遠得很。
筆者認為,這次美國政府可能有底氣,不在乎國會是否會聽話;美國國會議員們也可能有底氣,相信他們在干一件能夠改變美國歷史的大事。總之,美國人已經篤定不會出大事,因此才敢拖,才可能“玩火”。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
如何準備?是不是要拋售美元?如果是,那就上當了。筆者仍然認為,美元不會崩盤,只會階段性走弱或者短線走弱。在當今世界上,論經濟實力,很少有能夠與美國比肩的,即使是德國這樣的國家,由于身處歐元區,也很難與美國抗衡。美國國會如果這次沒有通過提高國債上限的新法案,美元有可能急跌一下,但很快將恢復上漲。因為國會不會讓美國背喪失信用的罵名,它會立即想出新的辦法,而且是更好的辦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是美元鉗制世界,世界還不敢大舉拋棄美元。但是,中美間的戰略博弈重點不應該放在美債會否違約上,應該利用美債危機逼迫美國開放資產交易市場,擴大中國的投資面,借此機會滲透到美國的經濟核心中去。
同時提醒大家,不要以為黃金價格會因為美債危機有可能提前爆發而暴漲,更不要輕信所謂黃金將漲至每盎司5000美元的傳言。美債問題其實只是個插曲,由于歐債危機暫時無解,美元不會暴跌。未來很可能大幅度反彈,因此需要警惕黃金價格大幅度向下調整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