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電價上調恐被煤價“吃掉”火電企業仍心憂

2011-06-01 01:47:44

繼4月份上調部分省份的上網電價之后,銷售電價將于今日上調,涉及15個省市,平均漲1.67分。國家寄希望于用1分錢來緩解當前火電企業的困境,同時也不至于對通脹形勢造成太大影響。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編者按

 

  1分錢,到底能否扭轉中國的能源困局?

 

    繼4月份上調部分省份的上網電價之后,銷售電價將于今日上調,涉及15個省市,平均漲1.67分。國家寄希望于用1分錢來緩解當前火電企業的困境,同時也不至于對通脹形勢造成太大影響。但《每日經濟新聞》通過調查發現,對于火電企業來說,電價上調的幅度或很快會被煤價“吃掉”;與此同時,盡管居民電價此次不在漲價之列,但工商業及農業電價的上調將隨之提高相關產品成本,或進一步抬升居高不下的通脹預期。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度提價2分錢,還不能緩解我們的虧損問題。”5月31日,湖南省湘潭市某火電廠一位員工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從今天(6月1日)開始,山西、青海、甘肅等15省市的非居民銷售電價正式上調,平均每度漲1.67分。此前,發改委已經上調了多省市的上網電價,平均每度上調2分。但是,火電企業仍在喊“虧”。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電價上調雖然能減少火電企業虧損,緩解部分地區的“電荒”現象,但是火電企業的盈利和煤源難題仍橫在其中,火電企業的春天恐怕尚未到來。

上調幅度“沒到位”?

 

    據測算,上網電價上調2分/度,相當于緩解當地發電企業到廠煤價約60元/噸的成本壓力。

    2011年年初至今,秦皇島動力煤價格上漲約40元,考慮到物流成本的提升,有測算顯示此次補充上調上網電價基本可以對沖部分省市火電廠年初以來的電價上行壓力,增強火電廠盈利能力。

    早在4月份,發改委就已經上調部分省份上網電價,但是由于個別省份沒有實施,再加上同期煤價持續上漲等原因,火電企業虧損情況沒有好轉。4月份,五大集團火電業務仍然虧損17.1億元。

    上述火電廠員工也告訴記者,每度上調2分錢肯定可以緩解發電壓力,但是由于虧損月份太多,企業的資金并不充裕。據其介紹,市場煤與合同煤價差將近200元,如果去市場上買煤發電,再算上高企的物流成本,電價就是每度漲上3.5分錢也不足以對沖損失。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目前的電價定價及配套機制不改變,火電企業盈利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水平依然十分艱難。報告認為,在當前缺電的大背景下,火電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議價能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如果只是被動根據煤價漲幅調整電價,也只能維持火電企業的現金流或是回到盈虧平衡。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扭曲的煤電價格機制導致火電企業既不能控制成本變動,也不能影響電價變動,極大地削弱了火電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煤價上漲或吃掉“電價上調”

 

    國家發改委能源價格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認為,此次調價固然能抑制高能耗產業用電需求,但是能否讓發電企業重拾積極性,關鍵還是看煤價能否控制住。

    據測算,只要煤價每噸再漲40元,這一次電價調整就被  “吃掉了”。“煤炭漲幾十元很容易。煤價管不住,那這次(電價)就白調了。”林伯強表示。

    “電價上調后煤炭企業很可能會跟風漲價,提高煤炭價格。”周修杰分析說,盡管發改委在上調電價的同時要求煤炭企業不得隨意上調煤價,但是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上漲的動力和可能性依然很大,屆時火電企業購煤壓力將會進一步增加。

    不僅是價格,火電企業的電煤來源將成為難題。

    周修杰稱,電價上調后,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提高,火電廠開工率上升,必然導致煤炭需求增加,而煤炭供給不會因為電價上調而增加,從而進一步加劇煤炭供應緊張局面,火電廠很可能面臨想發電但無煤發電的窘境。

    據悉,今年雖然國家發改委規定了3.8億噸重點電煤合同,也三令五申重點電煤合同不允許漲價,但這與我國火電廠12.5億噸標準煤的需求量相比還有8.7億噸的缺口,占需求總量的69.6%。巨大的缺口只有從市場上彌補。與此同時,合同煤與市場煤價格的剪刀差,使得合同履約率較低,且部分合同煤的煤質較差。僅五大電力集團每年購進市場煤的比例也至少在50%以上。

    因此,鑒于后期煤價有上漲的可能性,發電企業對上調電價并不樂觀。火電企業漳澤電力董秘王一峰認為,之前發改委已多次限制電煤價格上漲,限價政策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每經實習記者徐沛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電價·煤企影響/

 

遏電煤亂漲價發改委要求煤企“多吃的吐出來”

 

每經實習記者  徐沛宇  發自北京

 

    電價終于上調,但“趁火打劫”的煤企,將面臨發改委的處罰。

    “我們已經成立調查組,專門了解情況。”5月31日,發改委一位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5月30日,發改委上調15省市的銷售電價;與此同時,發改委指出,為防止煤炭企業借電價上調漲價,對已發現擅自漲價的企業,發改委已經要求相關企業將漲價所得清退給火電企業,一旦被發現有不清退的現象,除了企業被罰之外,還將內部通報批評。

    發改委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如有電煤企業此后故技重施,將會加重處罰力度。”

華中電監局搶先調查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電價上調一般會帶動煤價上漲。甚至有分析指出,此次電價每度漲了2分錢,只要煤價再漲40元/噸,這一次電價調整就會被“吃掉了”。

    為了抑制電煤“變相漲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電監會已經提前介入調查,其中華中電監局就啟動了預警調查。

    根據主管部門安排,5月上旬華中電監局在湖北、江西兩省選取了兩家百萬千瓦以上裝機的火電企業開展調研。結果顯示,2011年發電企業經營普遍虧損,且有超過上年虧損總額的趨勢。

    納入此次調查的火電企業煤炭價格,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重點煤炭合同簽約量減少、兌現率下降,市場煤量增加;二是市場煤炭價格漲幅較大;三是部分重點煤礦采取調低合同熱值、變重點合同為交易合同、降低煤炭發運熱值等方式變相漲價;四是煤炭兌現率依靠發電企業支付代理費給第三方來保證。

漲價煤企要受罰

 

    發改委多次下發通知,要求2011年重點合同電煤要保持2010年水平不變,不準變相漲價。“對于拒不服從、我行我素的煤炭企業,將勒令這些企業退回相關多收款項,還要繳納相應罰款。”發改委在相關文件中指出。

    據記者了解,合同電煤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定價,合同雙方不得隨意調價。但現實情況是,合同兌現率偏低,沒兌現的電煤隨著合同到期而作廢,大量合同煤最終卻變成了市場煤。

    某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其中緣由:“煤礦為了賺取高額利潤,讓未兌現的電煤流入市場,以高于重點合同價格進行買賣。煤礦的這一行為實際上是變相漲價。”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要提高電煤合同履約率,關鍵是要完善電煤訂購機制,讓電煤合同有更強的約束性。只要電煤合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有嚴格的要求,電煤合同的履約率就有望提高。

    海通證券發表研究報告稱,目前電煤市場化定價占比至少在50%以上,且控制在地方政府直屬的煤炭集團手中,所以發改委的煤炭限價令往往效果不佳,在夏季用煤高峰時尤其如此。

/電價·鋼廠影響/

 

噸鋼成本小漲7元  鋼廠更懼“電荒”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同樣是電價上調,國內鋼廠對此反應不一。

    6月1日起,發改委將上調15個省市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上調1.67分。業內專家認為,此次上調非居民用電價格,對鋼鐵等高耗能行業沖擊最大。據了解,銷售電價平均上調1.67分,噸鋼平均成本將上升7.39元。不同的鋼鐵企業受影響度將有所不同,大型鋼鐵企業自有發電比例高,受影響程度比中小型鋼鐵企業要小。

    “電價的上調會增加鋼廠生產成本,近期鋼價估計也會有所調整。”河北省某中型鋼廠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噸鋼成本平均漲7元

 

    在電價正式上調前夕,對于電價上漲帶來的具體影響,國內鋼廠看法出現分歧。

    昨日  (5月31日),河北鋼鐵(000709,SZ)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互動平臺回應稱,目前公司生產未因“電荒”受到重大影響,“公司正通過加大自發電比例以抵消電價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并不是所有國內鋼廠都能消化電價上調的不利影響。“有多少鋼廠自備電能滿足自己生產用電?據我所知,少之又少,可能也就20%到30%,怎么緩解用電緊張程度?”同日,新興鑄管(000778,SZ)戰略規劃部有關負責人稱,電價上調對鋼企的主要影響是成本上的增加,新興鑄管目前有部分自備電,但不夠用。

    上述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電夠用不夠用和電價本身沒關系,漲價會增加成本,但電不夠用則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據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耗電442.74千瓦時,銷售電價平均上調1.67分,噸鋼平均成本將上升7.39元。“不同的鋼鐵企業受影響度有所不同。大型鋼鐵企業自有發電比例高,受影響程度將比中小型鋼鐵企業要小。”西本新干線分析師邱躍成分析稱。

緩解鋼鐵供需矛盾

 

    據了解,在鋼鐵生產流程中,用電占比最大的軋制工序,約占用電總量的26%,直接關系到生產成本的變化。“鋼鐵行業生產流程中,越到下游的軋鋼環節,耗電量越大。”遼寧一鋼廠內部人士稱。

    “短期來看,提高電價增加了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削減了企業利潤。但按照噸鋼成本算下來,實際影響并沒傳言的那么嚴重。”上述遼寧地區某鋼廠內部人士稱,目前電價上調對鋼廠的影響不是很大。

    不過,上述言論并不足以讓所有鋼廠人輕松。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羅冰生表示,今年3月份鋼鐵行業耗電量占全國耗電量的11.5%,占工業用電量的15.3%,“在鋼鐵生產總量過大、用電增長的情況下,對一些鋼鐵企業實行限電,這是很難避免的。”

    據了解,電價政策的調整對于鋼鐵工業的影響,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里得到體現。“6月份進入夏季用電高峰,供電不足的矛盾將會集中體現,對鋼鐵行業的影響可能發生在6月到10月這一段時間。”羅冰生稱。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鋼鐵行業中約有1億~2億噸的產能屬于落后裝備,即容積小于300立方米的高爐、公稱容積20噸及其以下的轉爐和電爐,其產品單位耗電高于國家政策規定的限定值。羅冰生表示,“通過限電來控制鋼鐵生產總量,有利于緩解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差別電價加價和懲罰性的價格政策將大大削弱這些落后裝備企業的競爭力,對于鋼鐵行業淘汰這些落后產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鋼材網分析師田新晗稱,提高電價將對那些耗能高并且低端產品占比比較高的鋼鐵企業沖擊相對較大,將有利于鋼鐵行業進一步的結構調整。

/電價·鋁企影響/

 

噸鋁成本抬升230元電解鋁企業寄望漲價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原本微利的電解鋁行業,在電價上調的背景下更是步履維艱。

    即將在15個省市作出的電價調整將對工業企業成本有推高作用,與鋼鐵等其他行業所受影響相比,國內電解鋁行業更能體會到成本高升帶來的沖擊。

    目前,電解鋁行業的噸鋁耗電量達14000度,電力成本占電解鋁生產成本的40%,電價每上調1分錢,意味著其生產成本將上漲140元。“如果河南電價漲2分左右,相當于噸鋁成本價提高了約300元,而電解鋁行業本身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百川資訊鋁行業資深分析師張如風分析認為。

    盡管電價對成本的推升明顯,但部分電解鋁企業仍然對鋁價上漲抱有預期。有企業稱“現在電價是一度5角左右,調整之后將漲到5角3。因為我們還是比較看好鋁價,不開工損失更大。”

電解鋁企業未現減產

 

    “本來現在的鋁價就不是很好,電價上漲會導致成本進一步增加,企業的利潤更小了。”昨日(5月31日),得知河南也在電價調整省份之列,河南某電解鋁企業中層人士如是表示。

    張如風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河南為例,由于河南的網電價格本來就比較高,電解鋁企業對電價再漲的承受力會比較弱。“有些工廠全部用網電,這樣提高電價就會吃不消”。

    不過,上述鋁企人士同時透露,因為調價尚未具體執行,公司并沒有因為成本推高選擇減產。“不可能電價上調了,企業就馬上減產,除了調價需要過程,還得看看鋁價下一步怎么走,如果鋁價不跌或者跌幅不大,應該沒有企業會減產。”

    曾在近日進行過河南鋁企調研的張如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河南電解鋁企業目前還沒有停產的消息。“電價上調,不排除可能會對個別企業造成較大影響,但不至于出現企業大幅減產的情況。”

    昨日,受益于電價上漲消息,期鋁延續了此前的小幅漲勢,現貨鋁價報16730元~16760元/噸。“銷售電價上漲將增加生產企業成本,電解鋁生產電費成本平均增加230元/噸左右,這利于提振目前維持微利的鋁價。”有行業人士分析稱。

    “鋁價現在受到電價的支撐比較明顯,電價漲,可能鋁價會高一些,這對企業來說是比較高興的事。”山西一家電解鋁企業人士稱。

山西電解鋁成本提升大

 

    即便電價的上調對電解鋁企業影響較大,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受影響程度也不同。據了解,在此次電價調整中,工業用電和商業用電銷售電價平均上調1.67分左右,山西最高達2.4分。

    5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本次電價上調幅度核算,所涉及的15個省份不具備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生產企業,其平均生產成本上升233.8元/噸,調整幅度最大的山西省無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生產成本將提升336元/噸。

    此外,部分企業因為擁有自備電廠,可以規避電價上調帶來的成本壓力,例如中孚實業(600595,SH)、焦作萬方(000612,SZ)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山西陽泉一家電解鋁企業即表示,雖然自身沒有自備電廠,但其有比較完整的下游加工產業,因此受影響較小。“如果調價讓電解鋁成本高升,我們高附加值的下游加工可以將這部分成本消化掉。”該企業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