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9 01:45:44
“你織圍脖了嗎?你轉我的微博了嗎?回復我的微博了嗎?看我的微博了嗎?”
作為舶來品的微博,在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已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微博日漸火爆,諸多不確定性也開始顯現,比如微博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發展空間等。今日晚間央視二套播出的 《對手》節目邀請了6位專家就 “微博還能火多久”展開辯論。
“有償撰寫微博”引爭議“微博改變中國,精彩剛剛開始。”《財經》雜志執行主編何剛認為,微博使得中國人傳統的社交關系從血緣親友逐漸擴展到全國乃至全球,這是一種根本的社會關系的改變。微博的門檻并不高,它使每個人都可以隨手、隨時進行自我的表達,只要你不違法和有其他違規的東西,它的表達非常充分。
他還稱,交互性使得微博不是單向的一種宣傳或者傳播,而是一種溝通、交流、辯論,甚至是一種爭執,使得我們社會對于思想和對事件的看法更加立體。
“互聯網發展多年來淘汰了很多產品,微博這種產品到底能不能大浪淘沙沉淀下來,我覺得現在還是未知之數。”易觀國際首席分析師李智對微博的光明未來持懷疑態度,認為微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溝通、交流立體化的需求,但這不足以使得微博會長久留在用戶電腦的界面上,因為信息的溝通交流方式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近日,有媒體曝出微博粉絲數量排名靠前的某些明星、名人有償撰寫微博,雖被當事人否認,但參與討論的專家們均認為微博如何擺脫明星效應是微博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之一。互聯網專家謝文就稱,微博給了億萬草根某種參與感、平等感、滿足感,但就其實質來講,微博仍然是精英的舞臺。
不過,也有人認為微博上的名人和所謂精英不是一回事,微博有龐大的草根支持者可以使其持續發展。
微博:能盈利么?“現在燒錢,將來能賺大錢。”著名投資人薛蠻子對微博未來的盈利前景充滿信心,并認為互聯網公司絕大多數都是滿足了群眾的需求,為群眾搭了一個平臺,google也好,雅虎也好,都是先吸收用戶,再創造盈利模式。“互聯網反復證明,只要有流量,只要有用戶,總有聰明人會創造出適合它的發展途徑。現在真實的問題是微博的形式能否撐到那一天,有沒有更好的形式來取代它。”
商業雜志總經理萬寧從論辯伊始便對微博的盈利前景存疑,“微博商業模式還不清楚,掙錢尚待觀察。”他認為,當微博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網友面前突然開始做出商業行為時,相信有一半甚至更多人會選擇走開。
他反問道,“假如一份廣告已經跟我的客戶簽約,開始商業合作,而我面前的所有這些讀者都走掉了,那微博經營企業應當如何面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