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商學院應培養民眾的創業企圖心

2011-04-12 01:36:30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北京

    李書行最近在糾結一件事:8月,待人民大學商學院與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合作開發的企業案例成型后,將采取什么樣的形式發布?

    此前,臺灣大成集團在大陸的養雞場“大連大成”作為個案入選為哈佛案例,據說個案發布時,長相酷似林志玲的養雞場場主被邀請到波士頓哈佛商學院現身說法。作為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書行在想:我們是否能將哈佛商學院的這套模式搬過來,也讓企業家現身說法?

    對于李書行來說,代表新一代臺灣人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電影——《第36個故事》暗合他的看法:臺灣人更有創業情懷,很多年輕人更愿意選擇創業,而不是去公司上班。在他看來,“大陸民眾的創業情結沒有我想像的好。商學院應關注一般民眾的創業企圖心,這也是消除貧富差距的一個方法。”

臺灣管理教育是學院派

    隨著兩岸經貿關系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合作空間不斷增大。大陸和臺灣同時都是全球制造工廠,對海外市場有很高的依存度,出口驅動的特征很明顯。企業全球化經營的沖動很強烈,但又缺乏可借鑒的深度案例作為參考,“這時,尤其需要具有華人特色的經營管理思維與行動架構出現”,李書行說。

    但是,臺灣與大陸有著很多表達上的不一樣,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與人民大學商學院合作開發案例,需要在個案的描述過程中,把想要表達的東西忠實地表達出來。

    具體選擇什么樣的企業作為研究案例?李書行說,選擇的個案多是成功企業,失敗的企業可能不愿接受個案研究。而且個案研究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一個成功的個案不僅要有搜集的公開信息,還需要挖掘大家不知道的歷史,這樣形成的案例才算權威,才能讓人信服。

    泰康人壽的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曾說,“誰開始抓中國的案例,抓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誰就是將來的一流商學院。”火鍋品牌海底撈在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案例后,又入選為人民大學商學院和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合作開發的企業案例之一。李書行說,第一批研究成果預計8月將成熟,并會在臺北舉行研討工作坊,希望在年底之前將最終研究成果呈現在雙方EMBA課堂上,希望華人特色的案例能為更多的人輸送養分。

    在李書行看來,臺灣與大陸管理教育的差異在于,臺灣管理教育屬于學院派。“我事實上沒有在企業工作過,一直念書就變成教授,這可能是許多教授的一個翻版。在臺灣,大部分的教授都是這樣的,沒有在企業工作過,但是我們在教企業家,所以,我們常常會面臨很多沖突。臺灣管理教育的課程對于大陸企業家來說專業性可能很強,主要講公司如何才能更有效益。大陸管理教育的老師多有經濟背景,他們更多講的是企業對社會應該如何。”

    李書行教的是管理會計,區別以往的  “會計教學理念”,他奉行的是“快樂活潑地學會計”,李書行認為這是他順應當下管理教育做的創新。李書行說,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必須要保證一定的創新模式和思維,因為學生的求學訴求在發生著變化。

將研究進軍臺灣的大陸品牌

    一個臺灣餐廳老板在臺北開了兩家餐廳,生意冷清,關門休店后轉戰上海,結果反倒吸引了一些臺灣人慕名而去。那個臺灣老板很詫異,“我在臺北開了兩家店,你們沒光臨過,我到上海了,你們還專門從臺灣來吃我的菜。”

    有一次,特力屋創始人何湯雄約見九陽豆漿機創始人王旭寧,王旭寧沒見。有人說,這是因為王旭寧沒有看到臺灣市場的潛力。在何湯雄幫助九陽豆漿機打開臺灣市場以后,王旭寧恍然大悟,“臺灣市場潛力還挺大,特力屋的力量不可小視。他為什么這么快就在異地把我的品牌做起來,而我做了很久才做出來?”從此,王旭寧與何湯雄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何湯雄也告訴王旭寧,他要將九陽豆漿機帶到日本市場。

    很多臺灣企業進入到大陸,發展得還不錯,但是大陸企業進入臺灣則很難討好顧客。目前看來,康師傅在臺灣相對其他大陸企業要好一些,只是就知名度而言,康師傅在臺灣遠不如在大陸。

    對于當下因為明星大S而熱鬧的“俏江南”,很多人說是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在用兒媳婦疏通到臺灣的道路。李書行說他沒聽說過俏江南,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陸餐飲品牌進軍臺灣通常很謹慎,因為競爭很激烈。臺灣有很多知名的品牌,進入臺灣市場的餐飲品牌多半是落敗而歸。全聚德考察臺灣市場很久,但始終沒看到過他們的身影。”李書行一直在觀察進軍臺灣市場的大陸品牌,他說,有一天會統計到底有哪些大陸品牌無功而返,這樣的案例研究起來“會很好玩”。

大陸民眾多缺乏創業的勇氣

    李書行的叔叔白手起家,在大陸有工廠也有酒店。李書行發現,叔叔的司機和司機的愛人都在上海為他工作,而孩子和老人在西安。

    有一次,李書行問那位司機,怎么可以把小孩子留在西安讓老人帶著,而你們不遠千里在外打工?你們有沒有想過在西安開店?司機說,就是沒想過。

    大陸很多成功的連鎖店是臺商開的,“大陸人應該更有優勢,為什么會是臺商?”李書行的理解是,不少大陸民眾缺乏創業的勇氣。“臺灣的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的90%以上,大陸成功的中小企業有多少?我們可以看到萬科、阿里巴巴,但是這樣的企業有多少?”李書行反問。

    李書行說,大陸有很多成功的創業案例,但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多是從國企轉型出來的。李書行所謂的創業,主要是指“一般民眾”,李書行認為,一般民眾的創業勇氣和情懷最能代表創業最本質的內容,而且,要解決貧富差距,最重要的是要讓一般民眾有創業的勇氣。

    李書行的建議是,“提高一般民眾的創業情懷,讓每一個人盡量都在自己的家鄉創業,這樣也避免更多的人涌進大城市。”李書行認為,“他們的創業理念或者想法需要教育機構幫他們梳理,這樣的梳理和教育對未來只有益處。幫助一般人培養創業企圖心是教育機構應該做的事情,EMBA多是老板,相對而言,他們不需要這方面的教育,而一般民眾需要。”

看好商學院“出版中心”

    目前,“商業倫理”課程正逐漸成為各大商學院的必備課,主要目的在于社會責任感及意志力的培養。李書行也在嘗試著做  “移動課堂”,做“異地教學”,這種課堂通常選擇在野外,或者就在某座山上,不準帶任何洗漱物品,在非常簡陋的地方生活幾天,然后再把他們帶到五星級酒店,“讓他們體驗落差,從而關注社會責任”。

    商學院需要盈利。哈佛商學院作為商學院的典范,靠什么來賺錢?李書行說,哈佛商學院的收入排名順序是EDP(管理者發展課程)推廣教育、出版物、學位教育收入等,只有少部分來自收學生的學費。但是,臺灣和大陸的商學院,目前都將學費作為商學院的重要收入來源。

    哈佛商學院出版中心的成功,讓李書行動了出版的心思。于是,李書行想與人民大學商學院繼續合作,進軍管理教育出版領域。“我們會出版企業研究個案,以此帶動商學院出版中心,以后會繼續出版相關方面的出版物。”  臺灣大學有出版中心,李書行希望在臺大出版中心下面再設一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出版中心,相關想法已提交。“這個機制可以試著推下去,我很看好出版這一領域”。

    “中國的商學院越來越多,收入來源還是報名費,但是中文出版市場肯定比美國還要大。所以我們未來要開發的市場很大。我們可以創造收入,可能不一定比哈佛商學院多,但是大陸市場有潛力辦出一個可以與哈佛商學院對抗的學院。”李書行說。

    李書行曾想學醫,一直從商的父親希望他能讀商科,以后當個總經理。但從業以后,李書行則是教“別人怎么當總經理”。成立于1987年的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是臺灣管理教育首屈一指的學術單位,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框架。李書行說,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的招生已經達到飽和點,招生數量從原來200名降到130名,“因為一些全球化的課程,招生名額又回到200名左右”。李書行說,“EMBA會保持在這個數量,不會再擴充了,我們的指導方向是,只長高不長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