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日本央行巨額注資超QE2 助推全球通脹

2011-03-20 10:02:50

每經記者  楊可瞻

    2009年3月,美聯儲推出第一輪量化寬松。當超過1萬億美元的巨量資金流入市場后,以糧食和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被迅速抬高,新興市場經濟體通脹風險陡然增加。本次地震后,日本央行連續向市場注資。此輪量化寬松影響幾何,世人矚目。

現累計注資額超過QE2規模

    本周以來,日本央行已連續第四天宣布注資。同時,日本政府還計劃發行逾10萬億日元的震后重建債券。日本央行將直接全額買入這些債券。據新華網電,日本央行已累計注資51.8萬億日元。

    51.8萬億日元,是一個什么概念?如果按照目前美元對日元1:81的匯率粗略估算,日本央行注入資金相當于6395億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美聯儲曾宣布,將再次實施6000億美元的QE2計劃。即前者每個月買入財政部發行的750億美元長期債券,直至2011年上半年。從目前情況看,日本央行注資規模已超過QE2水平。這里還沒考慮其可能后續注資。再比較下第一輪量化寬松。2009年3月,美聯儲宣布,擬在未來6個月購買總額8000億美元長期國債。同時,為給住房市場更大支持,擬再購買“兩房”擔保的房產抵押債券和兩房債券供給8500億美元。由此聯儲購買的資產規模已猛增至1.45萬億美元。

    事實上,這已不是日本央行第一次向市場注資。2001年3月~2006年3月間,該行就通過實施QE來應付通縮。自此,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占該國GDP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而除了龐大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日本財政目前也是債臺高筑。其國債占GDP比重已達到驚人的200%。

推高程度或有限

    美聯儲的兩輪量化寬松惡果非常明顯。由于印出的美鈔鮮有在美國實體經濟中流轉,而是紛紛通過金融系統投資新興市場。當多余資金涌出,海外資產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日本央行此次注資,又會否在本已上升的全球通脹上  “撒鹽”?如果是,影響有多大?

    渣打銀行(香港)經濟師徐天佑向《每日經濟新聞》稱,BOJ此次購買資產的規模還是比較溫和。目前,日本國債利率整體還未達到2010年初水平,暗示市場拋售國債力度較溫和。同時,盡管日本國債占GDP比重200%,但其購買方主要是國內的個人、養老基金和保險商。考慮到日元接近零利率,日本財政壓力其實比市場想象的小,短期也不大可能發生違約風險。至于全球通脹,因地震損傷了部分供給,短期包括油、食品、鹽等商品價格可能會走高,并間接推高全球通脹。不過,鑒于重建需求,未來一段時間內日元回流將成為趨勢。這也限制了短期的日元套息交易。顯然,對推升全球通脹影響也就有限了。

    就此,記者選取了2001~2006年時除中國的其他亞洲國家通脹數據。結果發現,日本CPI于2004年10月首次同比轉正。期間最高值不過0.9%。而該國CPI真正抬頭,始于2008年上半年。當時其CPI在突破2%后一度升至最高2.3%。今年1月,其CPI同比未增減。另外,統計期內,泰國和印度的通脹上升較快。

    東莞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俞杰告訴記者,雖然日本央行注資會間接惡化全球通脹,但這并非關鍵因素。因為日本央行向市場注入資金,很大一部分會被其內部吸收并循環。地震后,日本國內的食品、化工以及電子產品漲價是肯定的。但對推高全球商品價格影響很有限。

    “日本央行注資有兩個目的”,廣發期貨海外研究員馮亮指出,“一是通過為股市注入流動性,平穩市場。二是支持回流日元需求。但現在最大問題并非日本甚至全球可能發生通脹,而是日本需求問題。一旦核輻射真正危及東京甚至更遠范圍,同時福島乃至東部地區因核污染而被放棄。對日本甚至全球經濟都將是災難性影響。屆時,我們需擔心的就應是通縮風險了。”

    還有一點可能也支持日本實施QE對通脹影響小于美國。過去20年中,美元對日元累計貶值了40%。而自2007年以來,美元已連續4年對日元走低。期間累計跌幅32%。這說明了,當美元和日元同時作為套息貨幣且利率相近時,市場可能更傾向于拆入美元來換取高息貨幣,而不是日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