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2-10 01:16:21
人民日報又有文章了,其表示,資本市場改變生活,股市成理財主渠道。近期人民日報愛說股市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這其中無疑有信號作用。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四滬深股市繼續殺跌,市場對加息等緊縮擔憂揮之不去。收盤滬綜指跌1.32%報2810.95點,深綜指跌1.87%報1280.82點。從盤面看,除高鐵、鋼鐵等少數板塊因相關利好走強外,多數板塊個股走勢低迷。上海汽車和重慶啤酒領跌消費類股,此前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減持”中國消費類股,理由是估值已高。
加息預期越來越強,周四有券商預測我國11月CPI漲幅在5%至5.2%,這使投資者更加謹慎。
加息或其他類似的緊縮政策出臺是早晚的事情,本周末自然是個重要節點,如果宣布加息,A股不確定性就能消除。從以往經驗看,宣布加息,一般會在經濟指標公布前一天,也就是說周五盤后就可能公布,所以今日走勢必會有大幅震蕩。
大幅震蕩看似兇險,但實際上也會有許多機會。筆者個人傾向于認為機會大于風險,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上個月公布CPI時,人們預期頗為樂觀,普遍對CPI的預測值偏低。在糾錯心理之下,使這一次的預測值容易偏高,即極容易將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換言之,股價也可能會有過度反應,或者說是超跌,而這一般預味著更多的機會而非風險。另外,市場實際上最擔心加息靴子老不落下,不一定極擔心加息本身。若真如此,則有以下邏輯:如CPI漲5.2%,則該靴子落下機會大增,利空出盡;如果CPI漲幅有限,則這幾天市場就有過度殺跌嫌疑,股指仍不壞。
第二個原因是昨權重股表現頗為“詭異”,一反前期盤中突擊式急拉的“常態”,反而屢屢在股指剛有上漲苗頭時下跌。如中石油,不知為何常在節骨眼上下滑幾分錢。還有,昨大盤雖跌,但呈現抵抗下跌態勢,主力似有邊壓邊收動作。從大機構角度說,萬一周末宣布加息,下周一低開時再去撿籌碼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他們就得提前布局。當然,也并非所有機構如此,也有機構是真的在出,且并不打算在加息宣布后建倉。筆者認為,機構們意見不一致十分正常,所以投資者要做的只是猜測上面兩種機構中哪一方“可能勢力更大”。
第三個原因是商品期貨和港股上漲,并不理會加息可能。昨滬銅漲2.1%,其余多數品種上漲,港股恒指則漲0.34%。有些人或許能找出些期貨及港股上漲理由,如國際商品期貨上漲及歐美股市表現不錯等,這些筆者當然也同意,可再怎么說,各類市場如此背離仍然顯得“詭異”。
低迷的消息面中其實也有亮點,只是投資者比較麻木。人民日報又有文章了,其表示,資本市場改變生活,股市成理財主渠道。近期人民日報愛說股市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這其中無疑有信號作用。
操作方面,今日投資者仍可逢低吸納,消息面越空便越應吸納,反之則少量吸納。從盤面看,今日為殺跌以來的第20天,下周一是時間窗口,所以此時進場應該有些勝算。就算股指中線仍未見底,現在逢低吸納事后證明是錯的,料短期內應也有脫身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