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19 08:28:18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近期一名網友發帖,稱在杭州的公交車上撿到了一個U盤,U盤中有一份清單,其中包含有武警醫院、杭州市四醫院、杭州市中醫院、解放軍117醫院、邵逸夫醫院、浙江省婦保醫院等醫院名字,并有所謂各科醫生的名字及回扣數目。
有網友指出,名單上的醫生大部分都是目前各個醫院的資深醫生,其中詳盡的信息更增加了這份“回扣清單”的可信度,一時間引起了各方反響。
浙江省衛生廳昨日(18日)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平表示,據初步調查,網帖所曝收受回扣的醫務人員中,有部分承認接受過吃請和書、資料、生活用品等禮物,但所有被調查人員均表示沒有收受現金和購物卡。對此,省衛生廳還將進一步調查。浙江省衛生部門將根據相關條例和規定,在進一步調查的基礎上,依法對相關科室和人員作出嚴肅處理。同時,將杭州泰瑞醫療器械公司列入不良行為數據庫,取消其兩年內參加藥品和醫療器械招標資格。
小小U盤引起軒然大波
上述“回扣清單”中明確標明醫生所收受的回扣數額:開一盒“可來福”,醫生可收受回扣250元;一根“導管”可收受回扣100元,而一盒4006、4008、4009的透明敷料回扣也高達70~90元。另外還有節日送禮的明細,包括現金、油卡、數碼相機、購物卡,金額從數百到數千元不等。
根據清單上提供的線索,《每日經濟新聞》走訪了各家醫院。在詢問過程中,清單上大部分醫生以及部分護士對于記者的問題警惕地表示并不知道此事。之后記者又向各家醫院的辦公室負責人求證。清單上所涉及的各家醫院辦公室負責人都表示已經進行了自查,都和清單中所提及醫生進行了核實,醫生都表示沒有接收過現金以及購物卡等。
杭州市人民檢察院17日表示,對于“回扣清單”事件,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正在密切關注,并與醫療衛生主管部門保持聯系,如發現涉及職務犯罪,將依法嚴肅查處。
浙江省工商局是浙江省反商業賄賂領導小組的牽頭單位,也是負責商業賄賂查處的職能單位,工商局法規處處長傅智超表示,工商局將盡快介入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了解到,今年以來,杭州市上城區、西湖區檢察院已立案查處了9名涉及醫藥回扣賄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回扣清單”直指行業潛規則
這一份清單,又將醫生收受回扣的話題拉回大眾視野。
長期從事醫療器械以及醫用藥銷售的王建(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醫用藥方面,一個行業內公認的利潤鏈條大體為,出廠價(批發價的20%)、代理經銷商利潤(批發價的10%~20%)、醫藥代表利潤(批發價的15%~25%)、醫生回扣(零售價的20%~30%不等)。
另外,外企一般用購買學分作為回報醫生的一種辦法。“醫護人員畢業后,每年仍需不斷參加培訓、發表論文等,只有達到一定學分額度,才能通過年度考核等。”
對于回扣一事,醫藥代表也有不同的聲音。在外企從事三年醫藥銷售的李娜(化名)告訴記者,其實醫生在使用藥品的時候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看藥效的,“有些醫生經常對我抱怨說某個醫藥代表天天找他,人是很好的,但是藥真的沒效果,醫生看到那個代表就很頭疼,因為他們也得為病人負責。”
記者問:“醫生拿回扣是否是行業潛規則?”李娜笑言,“潛規則被潛的總是少數,如果是大多數那就不能叫潛規則了。”
但王建指出,之所以會形成拿回扣的風氣,“原因在于醫生的主觀選擇性太多,而這個行業內很多環節的利潤透明度又太低。為了讓醫生選用自己的藥,周末經常性地陪醫生去玩,送一些禮物也是常有的事情。”
NextPage
“回扣清單”涉及企業喊冤
“回扣清單”的抬頭上明顯地標明了泰瑞醫藥,而記者從網上查詢,發現杭州有一家名為杭州泰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企業。
這家企業自2003年成立,注冊資金僅50萬元,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目前其為美國巴德經外周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浙江省總代理,施樂輝公司IV3000、美國ICU可來福接頭、安全性留置針等浙江總代理。
該公司的余經理曾公開表示,這一事件中有諸多疑點。“我們公司只經營器械,從不涉及藥品,而帖中回扣單抬頭是‘泰瑞醫藥’,而且如果真的是一份見不得光的材料,誰那么傻還弄抬頭。”另外,其表示公司的銷售人員全部為女性,一般不可能如發帖人所稱,遺落一個U盤還有打火機,而且公司銷售都有車,不太可能會坐公交車。
然而清單中標明的回扣產品,正好與該公司代理的產品相符合。
余經理指出,“類似遭遇同行暗算在近年來已經發生過四五次了,前幾次以誹謗為主,這次最厲害。公司有七八個競爭對手,誰干的,我們也在查。”
不過,有網友指出,“網帖中導管即為美國巴德公司的經外周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代理價為720元/根,杭州泰瑞加價100%,1390元/根甚至更多賣往醫院。巴德管僅在安徽和山東的年銷售約4萬套,如按U盤所記載的,則涉嫌年行賄金額約400萬元。”
律師:網帖可以作為立案線索
“收受回扣應該是較為普遍的情況,在行業內也存在了不少時間了,算是一種潛規則吧,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會將這個公開。”上海中天陽律師事務所王羅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時表示,“不過這種拿回扣的情況,從法律上面來講就是犯了商業賄賂罪。”
北京薪評律師事務所張韜律師指出,“U盤中的資料,是可能作為刑事案件立案偵查的材料的,拾到者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相關偵查機關如從媒體或網絡上發現可能有犯罪行為,可能作為刑事案件立案偵查的線索,亦應主動偵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