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 02:45:15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楊可瞻
本周二 (8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了中捷股份(002021,收盤價6.43元)準備利用三年前的增發募集資金購買上工申貝(600843,收盤價10.85元)16年前引進的“先進”生產線一事,引起市場強烈反響。
更為戲劇性的是,本周一(8月30日)下午記者在向中捷股份了解這條生產線狀況時意外獲悉,盡管中捷股份上述購買資產的議案尚需股東大會同意才能生效,但是上工申貝的這條生產線已經運到了中捷股份廠區。
本周一記者在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捷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姚米娜告訴記者,中捷股份所在的臺州市玉環縣人力成本較低,GC5550生產線已經運到了公司廠區。
這一表述立刻引起專業人士的質疑。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律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既然中捷股份在公告中已經聲明,此次購買資產需要股東大會審議批準才能生效,那么中捷股份這種操作在程序上就存在問題。合理的程序是經過股東大會批準后,才將設備運過來,避免出現股東大會可能通不過、公司又要將設備運回去的尷尬。
記者還發現,據上工申貝30日公告稱,受讓方中屹機械需在合同簽訂后且在搬運設備前,但不遲于8月31日支付首期設備款1200萬元;9月30日前支付800萬元;余額則在12月31日前全部付清。另外,此次設備搬遷、運輸、安裝、調試、保險等相關費用全部由中屹承擔。萬一中捷股份或上工申貝一方股東大會否決了這一買賣生產線協議,那么中捷股份所付出的費用無疑將打水漂。
有趣的是,當《每日經濟新聞》昨日(9月1日)就該設備目前身在何處致電上工申貝,卻得到與中捷股份相矛盾的回復。
上工申貝證券事務代表周勇強告訴記者,擬出售給中捷股份的GC5550機殼加工流水線設備準確率很高,完全具備加工生產能力,不過目前尚未運到中捷股份。
“由于這次準備出售的GC5550生產線設備規模較大,結構復雜,現正在拆解過程中”,周勇強表示,“設備目前并沒有運到中捷那邊,具體拆完后送到哪里,還需雙方股東大會通過后才能決定。”
更讓人感到蹊蹺的是,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下午向姚米娜發送郵件,再次詢問設備是否已運送至公司時,得到的回復與周一的表述也不一致,其含糊地表示,“目前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看來GC5550生產線設備目前到底安放在哪家公司的廠房,或許只有雙方當事人才清楚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