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9 02:58:34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滬綜指8月18日最高沖至2687.76點,但仍受制于2700點壓力關,盤中一度殺跌至2654.41點,收盤報2666.30點,跌0.21%。深綜指稍強,收盤微跌0.01%報138.03點。300指跌0.17%,持倉目前最大的9月期指跌0.11%。大盤成交不小,但波幅有限,未來有大幅震蕩可能。
消息面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本周央行發布《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
人民幣回流渠道拓寬,表面上看似會增強國內流動性,暫時不利于控制通脹,但實際上從長遠來說對控制通脹是有好處的,因為惟有允許人家自由流動,人家才更愿意持有你的貨幣。因此依筆者看來,如果此戰略成功,那么我們的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時,或不至于引發太大的通脹,因一部分貨幣被境外人士持有了,其中一大部分會因此沉淀下來。這道理就好比印發郵票,總有一部分被人收藏而不會向郵局索取“寄信”的勞務,對于印郵票者來說,相當于“白拿”。
掙老外的錢才是真本事,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是好事。當前的世界最高明撈錢手法是 “金融謀略”,最“老實”手法就是微利的制造業,我們在謀略方面顯然更進了一層,這自然令人高興。
上述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消息還可能使“國際板”加速推出,因這和債市一樣,同樣也有利于吸引境外人士持有人民幣,所以投資者對消息應一分為二地看,不能只看到有利一面。當然,操作時可以先當成利好看,因為“國際板”不至于馬上就推出。另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果進一步加快,A股大盤股弱而小盤股強的格局或有所改觀,因境外人士對A股不是很熟,配置大盤股的可能性更大。
上層召開會議部署 “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政策措施”,該消息對期貨中惡炒農產品的機構有所震懾,加上A股盤中一度殺跌,昨內盤農產品期貨多數下跌,其中菜油、豆油等跌幅較大。內盤的鋼鐵、有色金屬等期貨走勢相對較好,可能和其對CPI直接刺激因素關聯稍弱有關。
昨日筆者猜測A股創新高后或回吐,但回吐仍為“洗盤”性質,光大銀行及農行或會為股指震蕩提供動力。另外,筆者還稱不排除管理層會在控物價方面出些政策或發表些言論。
現回過頭看,有關物價方面消息有些吻合,但股指走勢和預測有些出入。周三股指上沖力度小于我的預期,不過可能正因如此,其盤中回吐力度也小于預期,原以為或有較大波動。從技術上看,如果股指未能上觸2700~2750點區間,那么股指形態便顯得不太充分和舒展,如此便留有一些上攻余味,預計未來幾天股指仍可能上攻,但依然可能沖高回落,操作上宜高拋低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