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曹中銘:須提前防范融資融券的道德風險

2010-01-22 04:47:28

曹中銘

        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的消息一經公布,便再次吸引了市場的極大關注。作為A股市場的“新生事物”,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將徹底改變目前市場只有做多才能盈利的單一模式,其里程碑式的意義不言而喻。

        融資融券為參與者提供了雙向交易的機會,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此風險一方面表現在融資融券行為實際上是放大了投資者投入交易的資金數額。如果融資融券交易過程中逆市場趨勢而為,風險的放大效應毫無疑問將體現出來。另一方面,融資融券的標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市場中的權重股與藍籌股,由于這些股票在股指中具備較大的權重,其一漲一跌之間,對于股指的影響自不待言。而且,這些本由券商“鎖定”的股票,因為融券而遭遇賣出,無疑會加劇市場的波動,進而導致整個市場的風險被無形放大。

        盡管融資融券在試點階段惠及的券商只有數家或十數家,但絲毫不會減少融資融券業務對市場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在一輪行情趨勢明朗之后,出于追逐利益的目的,融資融券漲時助漲、跌時助跌的特性將表現無遺。

        融資融券業務所蘊藏著的風險,不僅表現在參與的投資者身上,對于相關券商亦同樣如此。雖說目前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對客戶準入門檻沒有作統一的規定,而是由券商確定。并且市場傳聞稱多數券商將準入門檻定在10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是200萬元以上,但如果券商不能嚴格操作、嚴控風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并非不可能發生。

        而筆者則以為,推出融資融券業務,更應該提前防范其中的道德風險。融券方面,須重點防止參與者的無交收擔保的“裸賣空”現象。也就是投資者只有先借入股票,然后才能再賣出,而賣出的前提條件是投資者證券賬戶中要有真實股票,不能先賣出,再借入股票填“窟窿”。而在融資方面,則要防范投資者的透支交易行為。透支交易在A股市場并非沒有先例。在此前市場監管不規范的時代,某些投資者的透支交易大有泛濫成災之勢,其直接后果是有的投資者像商品期貨交易一樣出現“爆倉”而血本無歸。

        任何一項新制度的推出,必將導致市場利益的重新分配。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防范風險置于首要地位。因此,對于在不久的將來推出的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制度設計上的安全保障是必須的。這不僅是融資融券業務本身的需要,也是其基本的訴求。與此同時,監管層對于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券商,強化監管,嚴懲其中的違規者同樣不可或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