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6 02:52:04
但多位債權人表示,2008年底以來,劉曉人一方面已不支付利息,也不償還本金;另一方面又瘋狂吸收1個億的民間集資款,因此,他不可能將大部分民間集資款用于利息支付,其資產可能已被轉移。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浙江德清
潘國良表示,下一步偵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將是調查劉曉人所募集資金的去向、用途,盡量減少債權人的損失。”
本報獨家率先報道“民間創投第一人”——紅鼎創投董事長劉曉人因無力償還巨額民間集資款而向德清縣公安局自首一事后,引起了各方關注。據悉,44歲的劉曉人因涉嫌集資詐騙罪,已于6月10日被德清縣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同一天上午10時被德清縣公安局逮捕,目前被羈押在德清縣看守所。
關于劉曉人案的更多內幕也逐漸浮出水面,問題的焦點越來越指向劉曉人集來的巨資到底流向何處這一關鍵點。
昨日,德清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潘國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據劉曉人自己供認,“錢已經沒有了”。資金流向三個方面:大部分民間集資款已用于支付每月5~6分的高額利息;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汽車、房產等資產;另外,還“花了幾百萬元”在紅鼎創投的項目投資上。
但多位債權人表示,2008年底以來,劉曉人一方面已不支付利息,也不償還本金;另一方面又瘋狂吸收1個億的民間集資款,因此,他不可能將大部分民間集資款用于利息支付,其資產可能已被轉移。
公安機關:
目前涉案金額是2.1億元
昨日,德清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潘國良在辦公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描述了劉曉人自首時的情形。
“5月4日下午,劉曉人一個人來到經偵大隊,說是來投案自首的。”潘國良說,“當時劉曉人說,主要是因為紅鼎創投以高額利息吸收民間資金,但由于資金鏈斷裂,還不起債權人的本金和利息,撐不下去了,因此來投案自首的。”
“關于集資的額度,劉曉人當時沒有一下子講清楚,只是說集資額是1個多億。后來,通過對劉曉人一步一步詢問,他才逐漸交代了更多情況,”潘國良稱,“截至目前,涉案金額是2.1億元。”
“債權人借給劉曉人的資金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也有向親戚朋友借的,目前,還沒有完全查清楚債權人情況。”潘國良表示,“事發后,有債權人主動到公安機關登記,公安機關也根據劉曉人的交代主動聯系債權人。目前有20多個債權人。”
“劉曉人是真的捱不下去了,否則也不會來自首。”潘國良介紹,根據劉曉人自己的交代,“錢已經沒有了”,目前,公安機關也暫時沒有發現相關資金。
那么,劉曉人集來的資金流向了哪里?潘國良介紹,目前來看,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用于支付利息,而且大部分被用于支付高額利息,目前來看,劉曉人支付民間資金的利息高達每月5~6分;二是購買房產、汽車等資產;三是用于紅鼎創投的項目投資,“但據劉曉人交代,紅鼎創投用于項目投資的資金,只有幾百萬元。”
談到劉曉人在看守所里的情況,潘國良介紹,“到目前為止,(劉曉人)對自己所犯事情的態度還可以,情緒也趨于穩定,我們會繼續觀察。”
潘國良表示,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偵查之中,下一步偵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將是調查劉曉人所募集資金的去向、用途。“我們正在加緊追查資金動向,并會調查與案件相關的所有人,盡量減少債權人的損失。”
債權人:
還有1個億到哪里去了?
盡管劉曉人在面對德清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的詢問時表示所募集資金大部分已用于償還利息,但有債權人表示,劉曉人的這一解釋缺乏說服力。
記者通過實地調查采訪獲悉,在2006年7月紅鼎創投成立前后,劉曉人就已開始民間集資。從2008年底開始,劉曉人的民間集資行為達到“瘋狂”階段:一方面,他開始拖欠本息;另一方面,他仍在大量吸進民間資金。
債權人尤竹芬(化名)對記者表示:“我借給劉曉人好幾百萬元,但是2008年春節過后,盡管我再三催債,劉曉人一直沒有支付過利息,也不還我本金。”
“去年底以來,劉曉人以受金融風暴沖擊為借口,一方面稱已投的項目資金難以馬上退出來,另一方面又稱項目需要后續資金,并以此大肆吸錢。”另一位債權人余大川(化名)告訴記者,自己陸續借給劉曉人3000多萬元,很多錢是去年底之后借給劉曉人的。
債權人王地枝 (化名)表示:“2008年六七月,我借給劉曉人1000萬元;2008年11月,劉曉人又以‘調頭寸’為名,向我借款,借期15天。我于2008年11月29日和12月5日分別打款900萬元和500萬元給他。這些錢(包括利息),劉曉人到現在都沒有還。”
債權人王江諳(化名)表示,他在去年下半年借給劉曉人1600多萬元,目前一分錢都沒有拿回來。“劉曉人就是一個麻袋,里面裝的都是我們的錢。”
尤竹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來看,從2008年底到劉曉人自首的6個月里,劉曉人又募集了超過1個億的資金;但在這段時間,劉曉人已經不再向債權人支付利息。
尤竹芬認為,如果說這1個億的資金沒有被用于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那肯定是被劉曉人用在別的地方了。
密友懷疑:劉曉人自首前已轉走相關資產
債權人余大川是劉曉人的多年密友。5月4日下午劉曉人自首后,余大川被眾多債權人描述為最接近劉曉人的幾位核心人物之一。余大川向記者表示,劉曉人在自首前有兩個神秘舉動:一是不停發手機短信;二是有債權人反映,劉曉人被警察帶走途中將手機摔爛。這很可能是在為轉移資產作準備。
另有知情人士認為,劉曉人自首前還有兩個蹊蹺的巧合,這些巧合或能進一步證明,劉曉人在自首前已經安排好了相關事宜。
密友:
自首前他將手機摔成碎片
5月14日,余大川接受記者采訪時,平淡的語調中帶著一絲無奈:“那天一早,劉曉人給我發來短信,說要與一位債權人進行談判,并會給我發手機短信隨時聯系。”
據悉,上述債權人借給劉曉人5800萬元,之前已與劉曉人進行多次談判,催促劉曉人還債,但一直未果。在劉曉人自首前一天,即5月3日晚上9時,劉曉人召集十余位債權人開了一次短會,劉曉人在會上表示,這一談判已經進入“生死關頭”。
“我一直在茶館等到中午時分。其間,劉曉人發來短信,稱談判很成功,已經過了這關。”余大川表示,“在隨后的短信中,劉曉人還表示,希望我在茶館等他,碰頭商量一下‘以后怎么搞’。”
“等到下午3點鐘,還不見劉曉人過來。給他發短信,他也不回。”余大川介紹,“過了些時候,劉曉人又發來短信,說他在一家律師事務所里,‘走不掉了’。”
事后,余大川才了解到,劉曉人在與債權人談判后,遇到幾位“江湖上的人”,將他挾持到當地一家律師事務所,并要求劉曉人還錢。
“當時,我跑到這家律師事務所,隔著窗戶看到劉曉人正在一邊哭,一邊不停地發短信。”余大川對《每日經濟新聞》介紹,“隨后,我就收到劉曉人的短信,他要我趕快報警。”
“因為看到劉曉人在哭,以為他被打了(實際上并未挨打),于是我馬上撥打110報警。”余大川說,“聽說在被110警察帶走的途中,劉曉人掏出手機,使勁地摔在地上,將手機摔成了碎片。”
在被110警察帶走以后,劉曉人于當天下午向德清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自首。
截至目前,記者尚無從知曉劉曉人在那家律師事務所的幾個小時里,究竟是向哪些人不停地發送短信。記者也曾向德清縣經偵大隊求證這一消息,但經偵大隊大隊長潘國良表示,并未聽說這一消息,他也未正面回答記者提出的“劉曉人自首時,是否帶著手機”這一問題。
但余大川認為:“劉曉人將手機摔成碎片,是為了掩蓋自首前發送的短信內容。”
知情人士:
自首前有兩個蹊蹺的巧合
有知情人士透露,劉曉人在自首前,有一個十分蹊蹺的巧合:5月4日下午兩三點,紅鼎創投總部辦公室的資產被神秘人物“搬空”;1個小時后,劉曉人向公安機關自首。
“辦公室里一片狼藉,東西都被搬空了,就像被‘洗劫’了一樣。”余大川介紹,他在5月下旬專門跑到紅鼎創投總部辦公室察看情況,發現“連劉曉人辦公室里的保險柜也好像被人‘洗劫’了。”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還有一個蹊蹺的巧合:5月3日晚9時,劉曉人召集十幾位債權人開短會,表示紅鼎創投因債務談判陷入“生死關頭”;但在在當天傍晚下班時分,在未通知物業管理方的情況下,兩輛貨車悄悄地停在紅鼎創投位于西湖邊的紅鼎會館,將紅鼎會館內的資產全部搬空。
債權人王地枝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我知道,紅鼎會館里有雞血石、裝飾、紅木家具等,價值2000多萬元。”
“現在回想起來,我可能遭遇了聯合詐騙。”余大川憤憤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我才發現,紅鼎創投當初的操作手法疑點越來越多。”
到底是誰搬空了紅鼎創投的資產?劉曉人是否在秘密地進行資產轉移?劉曉人真的向多年密友設下了精心騙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繼續展開調查,為您揭開劉曉人的有關謎團。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